牢记总书记嘱托——漳州中院:“输血”+“造血” 铺就脱贫路

22.05.2020  21:53

        2019年以来,漳州中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司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漳州中院司法帮扶贫困成功摘帽工作被《法制日报》头版点赞,以《“输血”+“造血”铺就脱贫路》为题,大篇幅进行报道。




下面,小编这就带您看看

近日,经过一番修葺的平和“桥上书屋”恢复生机,成为一道吸引远近游客的靓丽风景线。
  这座“桥上书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曾获得世界六大著名建筑奖项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和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而在去年上半年,下石村还是一个未摘帽的贫困村,“桥上书屋”也因长久无人问津而黯然失色。
  近年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对接脱贫攻坚司法需求,使挂钩的下石村和顶寨村的22户贫困户于2019年6月全部脱贫摘帽,并将脱贫攻坚列入全面质效提升行动方案,精准施策,大力提高“造血”能力,铺就了一条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脱贫路、致富路。







驻村一线精准帮





2017年底,漳州中院挂钩扶贫下石村和顶寨村,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服务保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派出干部蔡德福担任挂钩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3年。
  下石村人口只有1300余人,村里林姓、石姓两大姓氏族人自民国以来就留有积怨,甚至“划渠而治”。村里本来只有一条道路进出,林姓族人出村又必须经过石姓族人的居住区,因过路问题经常引发争斗事件,出行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村民。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道路畅通。为了修路,刚刚上任的蔡德福进门入户摸实情,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向上争取资金、征地、赔青、筹款……
  2019年,在蔡德福的推动下,一条长300多米、宽4.5米的村道修起来了,村委会主任感慨道:“这不仅是一条村道,更是两姓族人的‘团结路’。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一些扶贫项目被迫停工。漳州中院第一时间关注村里疫情抗击情况,蔡德福几乎天天“”在村里,除了布置好村里的防疫工作外,他还挨家挨户告知不得串门,做好村民心理疏导工作。
  “下石村劳务输出量大,受疫情影响,一些人着急外出打工可又出不去,种植蜜柚的村民也担心外面肥料进不来,十分焦急。”蔡德福和村干部一道,一边及时向村民传达外出务工政策,安排好村口每天早晚两次体温检测工作,一边协调联系经销商解决农产品进出问题,同时带头发动乡贤为一线工作者和村民捐款捐物,使村里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脱贫造血补短板





为确保精准扶贫,漳州中院院长罗雄带头挂钩帮扶两户贫困户,其他院领导和副处级以上干部各挂钩1户贫困户,22户全部包干到人,实行“一对一”帮扶。结对的领导干部每月与贫困户互动联系,不定期进村入户,重点解决治病、助学、就业、创业等方面难题,并建档立卡,精确定位扶贫靶向,先后为挂钩帮扶群众送去价值5万余元慰问品、17套家具和30台电脑。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漳州中院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近3年来,漳州中院共投入61万元,动员社会扶贫资金260万元,先后建起了近130盏路灯,建成全村污水处理厂,整治绿化村容村貌。
  为提高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漳州中院深入调研,发现下石村存在蜜柚收成时间晚和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经协调农村产业合作社,主动联系蜜柚商收购,签订保质定价协议,解决了柚农后顾之忧,同时还邀请市农药行业协会为村里果农开展科学管理蜜柚培训,有力提升了“树下养殖”特色产业。








法治扶贫助振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换届难”,漳州中院组建志愿服务队,进村开展法治宣传,让村民明白自己的权利,让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入脑入心,让贫困户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感。
  同时,漳州中院还联合平和县人民法院,协助县委先期进行选举法宣传教育,组织法官给村干部上课,确保了换届选举合法有序进行,为选出想干事、会干事、能担事、干成事的两委队伍提供公正合法氛围。
  在扶智助学上,漳州中院持续发力,每年加大对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投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8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款12000元。
  法治扶贫悄然改善了村里的秩序,依法办事逐渐代替了闹事械斗,学法守法用法俨然成了村里的新风尚,如今村里有了纠纷,村民们第一时间找村干部调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3年来,漳州中院积极指导全市法院开通涉及精准帮扶村、贫困户的诉讼便捷通道,从严打击涉脱贫攻坚犯罪。全市法院共审理与脱贫工作相关案件1092件,减、免、缓诉讼费415.1万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934万元。选派驻村干警8人,争取47个项目落地,实现精准帮扶贫困家庭426户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漳州中院副院长盖志凌表示,他们通过调研探索村财增收渠道,今年还将投资近200万元,探索通过购买固定资产出租营运方式促进增收,提高乡村“造血”能力,做好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来源:漳州中院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