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莲司法所“五化”狠抓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

01.09.2016  02:05

一是入矫教育规范化。 认真进行入矫宣告及入矫谈话教育,把好“入矫关口”,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罪犯身份意识教育,树立社区矫正专门机关的执法权威。树立“三考”制度,进行分阶段教育工作,对不同管理等级、不同阶段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考试测评,试卷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为主,以限时、监考、当场阅卷的形式进行。实行逢“”必考,在社区服刑人员刚入矫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将向其发放《社区矫正人员手册》,并进行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矫正要求、纪律的教育。入矫教育结束后,组织其参加入矫考试,让其加深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知晓矫正期间权利和义务,增强遵纪守法服刑意识。

      二是教育模式创新化。 选择日常表现良好、社会危害性小的服刑人员组建一支“爱心义工小分队”,加入嘉莲街道“爱心义工服务队”,将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以菜单的形式发放,内容包括入户为独居老人大扫除、爱心陪护残疾人、义务理发、协助广场宣传等,供由其自主选择。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特长、技能给其开出“联系单”,供有短时用工需求的单位、社区根据需要开展公益劳动,如有理发手艺的服刑人员余某到入户为独居老人理发、有歌唱技艺的服刑人员王某到残疾人援助中心上音乐课、社区服刑人员李某在嘉莲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社区服务基地改装花卉喷淋系统等。通过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家属、朋友、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全方位帮扶教育,以活动后社会给予的积极回应体现其劳动价值,调动服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社会效果。如“种关爱树·援残助信”爱心活动、“关爱适度家庭·重建心灵绿洲”义工活动、“相约青春·环保先行”主题爱心义工活动等。

      三是教育内容丰富化。 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结合社区服务内容,提升矫正教育实效。今年来,我所新增嘉莲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和嘉莲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友邻中心”两个社区服务基地,通过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嘉莲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定期参加爱心陪护做手工、打扫卫生等公益劳动,协助残疾人工作,以社会需要和社会认同,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组织爱心义工服务队成员到“友邻中心”进行场馆维护培训,形成“一日馆长”坐班制度,通过管护场所、人员引导等形式培养馆长责任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区矫正教育质量。

      四是分类教育常态化。 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类别、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行为恶习和重新犯罪风险等因素,推行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做到因人施教。建立教育矫正效果动态分析制度,定期综合评定表现情况,对一些表现良好、符合调整管理类别等级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逢调必考”制度,组织其参加级别变更考试,据测试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进行适当调整,以充分调动其教育改造的积极性。除集中教育外,每月对严管及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加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组织严管及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到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队列训练等体验式教育,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在刑意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教育质量。又如开展“缅怀先烈、重塑新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行集体缅怀祭扫仪式、参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组织编制花圈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根据女性结合女性亲和、细心的特点,制定独居老人爱心陪聊、残疾人爱心陪护、图书馆管理员等贴合女性特点的服务内容,将社区服务与矫正教育相融合,提升教育实效。

五是心理矫治特色化。 联合心理咨询机构开展集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深挖犯罪思想根源、学会自我觉察、端正矫正态度、增强法制观念,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1+5+N”心理矫正嘉莲工作模式。通过培训、宣导、评估、个案、建档五个方面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科学运用心理量表、房树人绘画分析、走访箱庭(沙盘)技术等各类心理咨询技术,提升心理矫治成效。开设心理矫治“微课堂”及心理团辅,如“笑对人生”、“人际关系觉察”等活动,他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希望增设心理课堂,愿意更多地参与此类活动。

 

社区服刑人员(严管)集中教育学习及考试

 

社区服刑人员参与法治宣传广场活动,分发宣传材料

 

社区服刑人员与社工入户慰问残疾人及孤寡老人

 

社区服刑人员陪残疾学员进行闽南古韵红砖“砖雕”创作

 

司法所邀请派出所民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训诫教育

 

邀请派出所民警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个别谈话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戒毒所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

 

组织严管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队列训练,提升纪律意识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