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网络 提升文化软实力

17.11.2016  16:07

  2016年11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通过视频对此次大会发表了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此次大会也将“互联网文化”作为此次讨论的主题之一。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中国网民已经达到7.9亿,网民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因而中国作为互联网络大国,要逐步发展成网络强国,不但要在网络硬件上创新发展,同时也要在网络文化“软体上”不断的提高自己。笔者认为要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做一些思考。

  首先,现实中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将网络虚拟交流环境作为精神上的替补,这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本身不可厚非。但它的负面影响是,这种对虚拟世界的满足很容易让人逃避现实,脱离社会现实,使人生陷入消极。比如,不久前发生的网络视频聊天室直播吸毒表演取悦观众的案例,表演者不但品行低劣还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笔者认为:网络平台不是无节制的感情宣泄窗口,而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的沟通桥梁,同时网络交流也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网民应当在网络交流中多用一些善意和理性的方式来启迪和鼓励对方,努力让网络交流发挥它正面的传播效应,积极释放社会的正能量,达到提高人们日常的精神生活和改善人们物资生活的最终目的。

  其次,发表网络观点要有事实依据。虽然广大网民不是新闻记者,对社会事件的评论没有严格的专业要求,但是网民针对某事件发表的个人观点,仍须要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比如,今年1月12日,河南省公安厅通报了2015年河南省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多起制造传播谣言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信阳惊现飞车割喉案”、“匪徒闯幼儿园抢小孩”、“网上散步恐怖袭击信息”等,这些谣言传播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笔者认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网民个人首先要具备独立辨别善恶的能力,并认真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不能对未经核实的事情偏听偏信,更不成为扩散传播谣言的推手。因为它最终只会破坏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伤害到网民自己。客观的看,网络讨论交流其实是活跃思维,提高人们认知能力的有效途经,也是人们交换观点,求同存异的地方,只要我们本着秉着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态度,网络文化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健康。

  再次,使用网络文字要遵守语言规范,尊重传统文化。网络语言的流行是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这种技术进步也在无形中改造着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深深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当然它的负面因素是带来了,比如网络语言的低俗化、暴力化倾向,语言碎片化等问题。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前不久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市场类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给社会文明之风带来严重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严肃认真的对规范汉语采取保护的姿态,在使用网络语言中,我们要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保持语言本身发展的张力的同时,促进语言文字紧跟历史潮流,合理的将网络语言规范的运用到人与人的交流当中。积极将传统语言文化与现代网络语言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符合现代人健康生活的网络文化环境。

  最后,网络言论须要监管,也需要给自己立规矩;互联网发展至今,网聚人的超强力量已显露无遗,网络言论空间因为发言者享有平等和相对自由的话语权而成为公众舆论的最大聚集地,然而这种相对自由和隐秘的交流也削弱了道德的束缚了,有一些网民正是滥用这种“自由”,抛弃社会责任,触犯国家法律。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它明确了公民网络行为的法律责任和触犯法律必须承担的后果,这是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但是网络文化的发展的问题不能单靠法律就能彻底解决的,它还需要不断提高网民的个人素质,形成自觉的网络文明风气,这样才能进一步维护网络舆论良好氛围,促进网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建设网络强国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虽然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已被全世界所公认,但是在国际互联网空间治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但是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善用网络,努力发挥网络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在“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世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梅列区委文明办 陈凌)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