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商家普及移动支付安全性提高 手机付款渐流行
过去出门消费购物,一定要带上现金,而现在你只需带上智能手机就可以了。日前,中国银联发布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人一半以上消费使用手机完成。记者就此进行走访,发现除了大型商超,福州街边小店也与时俱进开通了移动支付。
记者只带手机进行“生存体验”
“现在手机支付真是太方便了。”前日,家住仓山区金山街道冬馨苑的赵女士,在上雁支路附近便民菜市买海鲜时,发现自己没带够钱,准备向老板赊账,老板告诉她,只要用手机扫下店里的二维码就可以付款。
从前年开始,福州王府井和天虹百货开通微信支付,去年上半年,永辉、新华都和家乐福超市也推出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方式。去年下半年,开通移动支付的商家迅速增加,包括不少福州本土品牌。
前日,记者没带钱包,只带手机和公交卡,进行了一日“生存体验”。
9点半,记者来到乌山西路麦当劳,用支付宝购买了一份早餐;中午12点半,记者在淳百味,用支付宝购买了拌面和扁肉套餐;下午3点,记者来到万象广场,在屈臣氏用支付宝买了价值23元的暖宝宝,优惠0.5元,随后在负一楼某饮料店,收银员让记者转账到他的支付宝账户,他用现金帮记者埋单;下午5点,记者用“滴滴打车”并通过微信支付。
移动支付人群
以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主
在永辉超市收银台,市民张先生买了5罐啤酒,并使用微信支付。“很方便,不用带零钱,也省去等找零钱的时间。”张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收银台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和电信翼支付的宣传告示,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人群以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主。“每月28日是支付宝优惠日,翼支付每周五及周末也有优惠活动,有优惠的时候使用手机支付的顾客就会增多。”该负责人说。
“对于我们这些小商家来说,更希望顾客使用手机支付。”斗池路一家拌面店的老板认为,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操作很简单。“账目都在系统里,很清楚,店员也不怕找错钱。”他告诉记者,只要在微信平台填好资料,提供相应证明,再通过审核,注册成为企业、商家等经过认证的公众号,就可以申请支付接口,程序很简单。
万象广场天虹百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交易额中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数额占70%至80%,其余为现金和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越来越方便,今年初开通移动支付时,顾客还需在POS单上签字,后来在较小额度范围内,不再要求签字。”该负责人还表示,商家与移动支付平台、银联合作的手续费存在差异。
业内人士认为,顾客群体为年轻人的商户,移动支付会更普及,而较晚开通移动支付的商户因优惠力度较大,使用移动支付的顾客也较多。就像现金到信用卡的支付习惯转变,信用卡到移动支付的转变也将成为趋势。今后5到10年,移动支付将会更加普及。
新规提升网络支付安全性
去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对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进行规范,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对支付金额作出限定,此举获得许多市民的好评,但也引发一些疑惑和担忧。
“感觉安全性会大大提高。”市民徐先生认为网络支付存在一定风险,以前他不敢在微信和支付宝零钱包里存过多的钱,就连绑定网银的卡里也不敢多存钱。
“新规规定网络支付需要开设支付账户才能提供服务,感觉认证身份操作较麻烦。”市民沈女士担心新规实施后支付和转账受到限制。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商家认为新规出台后,主要是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在营业上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但如果顾客的支付方式受到限制,会不会间接影响他们消费的积极性呢?尤其是高价商品。”西洪路上一家服装店老板担忧地说道。
有网友担心个人网络支付账户限额太低。事实上,无论是10万元还是20万元的年累计限额,都仅针对个人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网购客户通过支付机构进行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限额是由支付机构、银行和客户自主约定,不受个人网络支付账户限额约束。(见习记者 林宇熙 林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