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将打造两岸双边贸易“义乌城”
21日早上,记者在福清市贸旺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一箱箱冰鲜鱼被装上冷藏车,随即被运往20公里外的福清南青屿对台贸易码头,经过7个多小时的海上运输后,这些海产品当天就可以在台湾上市,走上台湾民众的餐桌。
董事长李振安告诉记者,南青屿对台贸易码头距离台湾新竹港仅78海里,行程不超过7小时,对台贸易区位优越。正在建设中的“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将与南青屿码头实现无缝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依托该码头打造全省最具规模的对台双向贸易平台和两岸商品集散地。
率先涉足民间对台小额贸易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李振安就敏锐地看到两岸贸易的商机,第一个“吃螃蟹”,成为福清市从事两岸民间贸易第一人。
凭借福建沿海丰富的水产采购资源和丰富的水产品贸易经验,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他投资经营了福清市南青屿对台贸易码头,并创立了福清市贸旺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在内陆各沿海城市迅速设立多个原料收购处,还在台湾岛内各大市场成功建立起了一个销售网络。
据李振安介绍,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还带动逾2000户农户增收致富,成为一家集水产品养殖、加工、冷冻、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2008年,贸旺经营的南青屿码头又率先实行海关总署推行的H2000电子通关系统,改原来民间贸易方式为正规通关方式,业务量实现了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率先在台设立办事处
2010年5月,贸旺水产大胆跨越海峡,赴台投资,在台北设立驻台办事处,从事两岸水产品、农副产品的贸易,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准赴台投资的水产品贸易企业,这为贸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台业务量不断攀升。“在台设立办事处后,我们的服务得到提升,合作更加灵活,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信息,满足客户的需求。”李振安说。
副总经理李振飞告诉记者,2013年,贸旺公司通过对台小额贸易方式输台水产品总量达1.38万吨,交易金额逾7200万美元,占全省对台小额贸易的97%,经南青屿对台码头输台冰鲜鱼量高居全省首位,成为福建省通过对台小额贸易输台冰鲜水产品的龙头企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公司成立初期,还只是出口贝类和鳀鱼等廉价鱼类,,出口品种已拓展至南北白对虾、金昌鱼等高端水产品,市场拓展到东南亚。”李振飞说。
打造两岸商品集散地
水产品对台小额贸易的成功,让李振安看到了两岸经贸发展的无限商机,他开始描绘起更宏伟的创业蓝图,决定投资创办海峡商品交易中心,打造两岸双边贸易“义乌城”。
2012年,总投资约4.5亿元的“中国•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在福清市高山镇破土动工。该项目为福建省“五大战役”项目和福州市、福清市重点商贸项目,占地面积1000多亩,规模运营庞大,建成后分台贸和内贸两个商区,两岸产品相互覆盖,互为补充,形成交叉贸易。在区位上,交易中心距离京台渔平高速高山段1.5公里,福清动车站20公里,福州新国际码头25公里,长乐国际机场60公里,台湾新竹港78海里,交通快捷方便。
李振安告诉记者,一期项目已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在培育期年可实现10亿元的销售额,目前已经成功吸引了两岸300家商家入驻。交易中心完全建成后,将形成以福州为中心、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成为福建省最具规模的对台双向贸易平台和两岸商品集散地。
在描绘美好蓝图的同时,李振安也谈到了影响公司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海鲜产品一天一个价,一天都耽误不起,而通关过程仍然比较繁琐,”李振安说,虽然南青屿码头距台湾新竹港只有78海里,但很多从事台湾水产品运输、交易的渔船宁愿选择去三沙港或厦门卸货。“如果通关更便利的话,福清也会成为两岸水产品的集散中心,我们的贸易额会成倍地放大。”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郭立锋 通讯员 刘友钦 林莹 文/图)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熊志敏】【值班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