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04.11.2015  23:36

   

  《学习时报》(2015年11月2日A1版)

  以商事制度改革统揽全局,主动简政放权,勇于自我革命

  记者:张局长您好。商事制度改革影响深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重要作用。请问,工商部门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茅: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3月全面推进改革以来,国家工商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商事制度改革统揽全局,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认识,主动简政放权,勇于自我革命,切实发挥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多来,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简政放权。改革,就是要针对现实,针突出问题,切实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束缚。政府部门针对市场主体的大量行政审批,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主体的创立到生产经营,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大量行政审批,上百个图章、繁琐的审批许可,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针对这些不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投资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的改革,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通过改革,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注重统筹谋划,把改革方案变成改革实践。既注重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又注重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做实改革内容,创新改革举措。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审批许可,仅保留34项前置审批许可项目。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公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实现抽查对象和抽查主体“双随机”,进一步规范部门执法,减少执法上的随意性。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三是创新监管理念,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做到放管结合,在放活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前,我国市场秩序还不规范,行业分割、地方保护、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仍较突出。对此,工商系统积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积极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监管,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让信用创造财富。四是注重与部门协同推进,凝聚改革合力。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影响范围广,只有相关部门互相衔接、有效配合,才能推进改革取得实效。改革前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有226项,一些前置审批环节多、条件严、周期长,致使市场主体因无法取得前置的“”而不能办理“”,造成无证无照经营和监管执法漏洞。2013年以来,工商总局积极配合中央编办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工作。2014年国务院分三次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者明确为后置审批,取消了19项,只保留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记者:相信这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一定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茅:通过近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感到,这项看似微观、具体的改革,实质是一项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一方面,在整体改革中发挥了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推动了相关部门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审批管理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我国新设立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自2014年3月1日改革实施到2015年2月底,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万户,改革前是7000户。今年1—9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15.9万户,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世界银行《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营商便利度排名,由前年的第96位,上升到去年第90位。中国排名上升,主要是中国“开办企业”专项排名,由151位上升至128位,上升了23位。二是促进了就业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就业不仅是百姓收入的来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不减反增,商事制度改革激发的以创业带动就业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至9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2.73亿人,比2014年底增加2338.8万人,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服务经济较快增长。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服务业企业数量大增,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巨大活力。至今年9月底,在企业总量中,第三产业企业占74.5%,而改革前的2013年底是72.1%。特别是,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发展势头迅猛。前三季度,“互联网+”企业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17万户,同比增长65%。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较快,对创业创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四是促进了创业创新,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商事制度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了叠加效应,在全社会形成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不少地方采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公司、电商集群注册等改革创新举措,促进了新业态新经营模式的发展。五是促进了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繁荣提供了基础。新企业的大量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结构性作用,缓解了衰退产业对经济的冲击。近年经济下行,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在大幅下滑。而大量新企业的增长,主要是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的大量涌现,对冲了衰落产业的下行,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下一步的目标和举措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请问,工商总局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还有哪些考虑?

  张茅: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差距还比较大。2014年,我国千人企业数量是13.8家,发达国家一般是50家左右,中等发达国家是20~30家。这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围绕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完善服务,进一步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有序做好新旧执照换发工作,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抓好改革的跟踪评估和统筹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共享。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情况,适时修订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指导各地严格执行目录。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对登记注册的企业,要及时将企业信息通过有效途径,推送至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登记设定前置、后置审批工作的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清除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碍。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理解“先照后证”改革的内涵,促进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是加快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我们将从创业者的需求出发,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提高便利化水平。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把企业名录库放开,不再预审企业名称,让企业自主选择、自主申报。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和填报经营范围,进一步激发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帮助更多的创业者甩掉“退出难”的包袱,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四是放宽住所登记。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放宽住所条件管制,同时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作出具体规定,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为投资创业提供更便捷的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政务水平。

  记者:工商系统作为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在建立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茅: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面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任务,我们将在放活市场主体的同时,把严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和“”衔接过程中的发照部门和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灰色地带”。强调“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在招投标、出入境、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限制或者禁止。二是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功能,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成本,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信用创造财富。三是加强大数据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归集共享。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将企业登记信息、年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进行关联整合、统一公示。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加强对工商数据的深入挖掘,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全国一张网”。四是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积极构建我国竞争政策的框架,树立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竞争政策实施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产业、流通等政策的公平性、竞争性审查机制,促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加强竞争执法力度。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制止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五是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为加强网络监管夯实基础。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档案,推进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运用,推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管理格局。实施构建社会共治的网络市场监管新机制,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网络经营主体的自我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等,促进网络市场环境的自我净化。六是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围绕国家总体战略需求,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贯彻落实好新《商标法》,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激发企业创建商标品牌的热情。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加强商标品牌的国际交流,积极支持商标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商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七是加强广告业监管。切实做好贯彻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广告监管合力。加强技术支撑,发挥好国家广告数据监测中心的作用。重点加大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监管力度,持续推进广告市场秩序好转。

  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记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双创”社会氛围的形成,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您能否谈谈如何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张茅: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中小企业的社会价值,充分认识到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宏观扶持政策与企业微观感受还有差距,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税收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政策知晓程度还需提高,许多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各项政策还不能全部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针对新设立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加大扶持力度,让企业顺利出生并健康成长。一是把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措施落实落地,为众创空间等新型业态、商业模式的企业,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提供注册便利,在就业培训、辅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年底前实现小微企业库、申请扶持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等功能。三是开展新设立小微企业跟踪分析,了解企业在准入、经营、审批、税收、融资等面临的困难,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四是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为了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商总局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配合其他成员单位,用活用好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加强政策宣传,着眼于市场、着眼于企业,大力宣传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李玉梅、闫书华、熊若愚)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