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事制度改革启动监管 698家企业地址造假
■厦门商事制度改革启动监管,698家企业地址造假
■违规企业将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公示平台公告
【监管手段】
一、通过邮寄专用信函等方式进行住所核查。
二、不按期公示年度报告或者通过住所无法联系的,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进入异常名录,没有及时改正违规行为,也未申请移除达三年之久的,就要被列入黑名单。
四、对违法违规商事主体实施信用监管,一违规处处受限。
今年1月1日,厦门全面推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如此一来,开公司变得特容易。也有人想钻空子——登记备案信息造假,未取得许可就开始经营。不过,这种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厦门已经启动相关监管措施:专用信函寄出,邮递员发现地址不对,工商部门就要采取行动了。
厦门晚报讯(记者 高金环 实习生 颜秋丽)
【数据】
新设商事主体比增八成 带动就业19.3万人
昨日,市工商局总会计师吴惠芬接听市长专线,解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她说,厦门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改企业年检制度为年报公示制度,实行住所登记与经营场所备案制度等,极大地降低了商事主体的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活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并刺激了各类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4.2万多户,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设量增长83.1%。新设立的文化创意企业是去年同期的14倍。
根据估算,截至目前,厦门市今年新设立的商事主体带动就业19.3万人,是去年全年新增就业数的1.07倍。
【核查】
邮寄专用信函查知 698家企业填假地址
企业进入市场更便利,但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是由申请人负责的。“相关监管措施已经开展!”吴惠芬告诉记者,比如,通过邮寄专用信函开展住所核查,就可以知道企业在备案时,是否填写了假地址。
据了解,商事登记改革后,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别登记、备案制度,住所是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必须填写真实信息。为了确保信息真实性,市工商局通过邮寄专用信函等方式对商事主体登记的住所实施监管。
市工商局与市邮政局邮政信函广告局签订了专门的服务协议,4月17日,用于住所核查的软件功能模块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8月14日,共发起住所核查任务1983起,完成核查任务856条,确认698家商事主体通过住所无法联系,并有157家商事主体主动纠正了该违规行为。
【监管】
26家企业逾期未改正 已列入异常名录
“我们还通过经营异常名录等举措实施信用监管。”吴惠芬说,市工商局制定了《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实施办法》,商事主体不按期公示年度报告或者通过住所无法联系的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
截至2014年8月14日,市工商局已对424家确认通过住所无法联系的商事主体,进行了拟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告知公告;有95家商事主体在公告期间纠正了违规行为,工商局现已将告知期满仍未纠正该违规行为的26家商事主体正式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公示平台进行公告。
企业负责人还真不能忽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影响。一旦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公示平台的商事主体公示查询无法查询到其相关信息,系统会弹出提示,提示该商事主体有经营异常事由。
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在办理相关工商业务时将受到限制,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出台,今后可能面临更严厉的信用监管举措。进入异常名录,没有及时改正违规行为,也未申请移除达三年之久的,就要被列入黑名单。
【影响】
一旦违规处处受限 2072家企业遭信用监管
市工商局还采取工商事务警示锁定、限制锁定等措施对违法违规商事主体实施信用监管。目前,通过相关功能模块已对2072家违法违规商事主体实施了信用监管措施。通过加强信用监管,强化商事主体及其高管重商誉、重信用的市场意识,加大了违法违规商事主体的失信成本,逐步实现违法违规商事主体“一处违规,处处受限”,营造透明、公平的经济环境。
市工商局提醒,对于应报而未报2013年年度报告的商事主体,工商局也已于8月1日通过公示平台发布了拟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公告,如上述主体在本月30日的公告期内通过年报系统补报2013年年度报告,就将自动从名单中消除,如在公告期满仍未纠正违法行为,将被正式移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全社会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