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者当坚守治学之道

18.05.2017  15:30

  5月17日,习近平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虽然研究的都是理论范畴,看似务虚,其实对现实社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习近平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提出了更高希望与要求。作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应该坚守怎样的学问之道,发挥智库作用,作出新的贡献,确实值得深思。

  为人民做学问。做学问要甘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那么一股钻研精神和较真劲头,这些都没有错。不过,做学问不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而是要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注重解决困扰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研究和学问与人民群众无关,或者是关系不大,那这样的学问就是一纸空文,就是纸上谈兵。

  具体而言,作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主攻方向放在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在新常态之下,如何增强大家的信心和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现实问题,通古今之变,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答疑,从而凝聚人心,全力助推改革发展。

  为时代做学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重点关注的是理论范畴,但并非是空想和玄学,而是要紧贴时代。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也不是一头钻进历史的旧纸堆里空乏议论。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审视当今这个时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这个伟大时代去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这个时代发展而服务的。必须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当今时代。时代发展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也要随之而变,不可墨守成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破题时代问题中去做学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激活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为中国做学问。哲学社会科学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大局观意识,我们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要把目光投射到国际层面。但研究对象和研究思维的扩散,并非漫无目的。过去,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与未来,也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核心,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为背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泉州市委文明办张继)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