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号驶进6.18海洋馆 可欣赏人工鱼礁

17.06.2014  10:43

  模拟海洋牧场,有实景钓鱼台,可欣赏人工鱼礁

  东快讯(记者陈楠张婷婷)靠风力发电,拥有实景钓鱼台,还可观赏到人工鱼礁、吊养牡蛎和海参鲍鱼等集高科技于一体的海洋牧场,久负盛名的“哥德堡”号大型船模也将入馆亮相……在今年“6·18”展会的海洋馆,市民们有望欣赏到这些结合科技与渔业技术的一幕幕场景。

  据了解,本次“6·18”海洋馆,占地704平方米,展示馆外观简洁大方,船型结构,具拥抱海洋的寓意,将采用展板、实物、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成就、省内外海洋与渔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

  其中,在展馆的中间将有一艘长7米、宽3米、高4米的船模,象征着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哥德堡”号,由闽籍商人无偿打造捐赠。

  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海上粮仓、海洋牧场”模拟实体(长4米、宽2米、高1.6米),也将在海洋馆中公开展示。据了解,该模拟实体顶部靠风力发电,还配备有钓鱼台,并装饰有人工鱼礁、挂养牡蛎和海参鲍鱼。

  值得注意的是,“6·18”虚拟研究院海洋分院建设成果也将首次公开,55英寸触摸屏将和IPad同步演示,实时对话。

  “6·18”海洋峰会还将举行海洋高新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邮轮游艇、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筛选18个对我省海洋产业的示范带动性强、投资总额大的项目,分三批进行现场签约。

  据悉,从去年“6·18”结束至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共推动89项项目成功落地转化,转化率达80.18%,同比增长了6.28个百分点;实际投资额达150亿元,资金到位率达81.83%,同比增长了7.15个百分点,对接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新闻链接

  “哥德堡”号(EastIndiaman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

  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亿至2.7亿瑞典银币。8个月后,“哥德堡Ⅰ号”船头触礁随即沉没。

  时光流逝,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哥德堡Ⅰ号”和船上2/3的货物长眠海底,默默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1984年,瑞典一次民间考古活动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Ⅰ号”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