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东北脱困新样本
中新社哈尔滨5月5日电 题:哈尔滨新区:东北脱困新样本
中新社记者 杨拓 王舒
2015年年末,中国官方正式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这个旨在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的5.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处各具特色的区域被赋予了新使命。
在哈尔滨城北,有一条松花江的支流呼兰河,近几年,中国北方医药产业的核心腹地正在这里落地开花,哈尔滨新区批复后这片“药谷”正式成为哈尔滨新区三大组团产业之一的“健康产业”核心。
“在哈尔滨新区大背景下,一座围绕着医药产业而兴起的综合性城区已呼之欲出。”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副主任边志强说,哈尔滨新区批复后,这一利好消息很明显地带动了发展,园区内多家医药企业今年进行扩建,加快自身发展的脚步,“2015年,园区产值167.9亿元人民币,2016年园区新建项目13个,复建项目16个。”
“积极配套各项城区综合设施,让人们并非单纯在这里工作,而是更加舒适、惬意地生活在这里,将新区由单一的产业聚集区发展成城市。”边志强这样介绍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
不过,单一的产业组团还不能发挥哈尔滨新区的全部功能,作为新中国制造业的摇篮,如何重新拉齐与中国东南地区的差距,需要重新汇聚高新技术孵化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哈尔滨新区分别位于松北区、平房区的两处核心产业组团正在扭转这一局面。
2016年一季度,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先后落户松北区,它们通过哈尔滨新区的“孵化”,从技术和吸引高端人才上改变着哈尔滨的发展战略。同时,福特汽车等一批国际制造业巨头已进驻哈南制造业核心区,悄然升级着哈尔滨的制造业;一座全方位、综合性的新区正“破茧而出”,而等待哈尔滨新区的,还有常态化运行的哈欧班列,及辐射俄罗斯、蒙古国、韩国和日本的陆海交通网络。
2015年,中国东三省的整体GDP增速仅为5.1%,低于全国平均的6.9%。单一的经济结构,是东北地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丰富产业机构、调整产能,成为东北地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将资源重新整合?
作为“探路者”的哈尔滨新区,正悄然谋划和聚集着东北亚地区的庞大资本,重组着自身的资源。哈尔滨官方曾披露,争取到2020年,哈尔滨新区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层次全面升级;到2030年,哈尔滨新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城区。
虽然,现在的哈尔滨新区地域内,尚不能见到火热的施工现场、大规模的城区改造,但哈尔滨正在用自身资源汇聚着“张力”。哈尔滨新区规划参与者、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宋魁对中新社记者说:“黑龙江是中国振兴东北战略规划的重要省份,设立哈尔滨新区旨在打破经济观念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世人期待,哈尔滨新区的落地可以成为一个东北经济脱困的新样本。(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