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主办“改革开放40周年与经济类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

30.10.2018  13:33

      2018年10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主办,《亚太经济》杂志社承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与经济类期刊创新发展研究会”在福州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经济编辑部主任张皓、《国际贸易研究》责任编辑许晖、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祥健、《亚太经济》社长李鸿阶以及来自《世界经济》等30家期刊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参会代表出席会议。

 

亚太经济》社长李鸿阶主持了会议开幕布式及嘉宾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在致辞中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的基本情况,并指出经济类期刊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出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济编辑部共编辑出版29种经济管理类期刊,汇聚了450余种专业来源刊。未来,经济学期刊将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福建省社会院党组书记陈祥健表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福建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福建社会科学院取得了长足发展,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深度和学术成就的研究成果。福建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亚太经济》杂志是研究经济特别是亚太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学术刊物,创刊30多年来,《亚太经济》始终坚持密切关注亚太地区经济及两岸经济热点,成为了经济类学术期刊中的重要力量。

 

会议主题演讲环节,《世界经济》常务副主编孙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演变及编辑工作中的挑战提出自己深刻的见解,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大题小做到小题大做;从权威化到年轻化;从介绍性到研究性;对文献更重视;从现象描述型研究到悖论发现型研究;从描述性推理到经验分析到纯理论研究。在编辑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在小题大做中迷失方向;计量的问题、问题的计量与技术问题;热门、基础与现实问题;合作作者与课题成果;匿名审稿的发展和影响。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副社长袁康,就《社会需要与期刊定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办刊条件和资源决定了刊物水平,同时与各刊物的自身努力水平密不可分;综合来看,国内期刊不仅有梯队排名,国内顶级期刊与国际顶级期刊也仍存在明显差距;就国内目前刊物发表情况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稿源匮乏,而是缺乏优秀稿件。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问题》副主编王艺明,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林毅夫关于期刊发展的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预言入手,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类期刊的发展趋势,认为我国经济学期刊的整体质量已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形式、内容以及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优秀期刊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经济学学术期刊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总编刘佳雁,就《台湾研究的发展与学术期刊建设》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不仅推动了台湾问题的学术研究发展,也推动了相关学术期刊的建设。从当前涉台学术期刊发展来看,主要存在跨学科研究专业结合性差、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涉台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将来也应从规范性和理论性两方面规范涉台学术期刊发展。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执行主编王中美,以《开源是否必然趋势》为主题,阐释了开源的内涵,梳理了开源在国际上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期刊数量众多而且分散、小而全、不赢利、被数据库平台绑架、国际影响力低等问题,认为中国期刊有迎接开源的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质量控制、科研评价体系转变等主要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编辑部主任张皓主持了下午的期刊研讨与交流对话活动。期刊研讨环节首先由《亚太经济》社长兼总编李鸿阶研究员介绍了该刊为提升刊物质量的具体做法,并对如何办好经济类刊物提出了建议。其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的责任编辑许晖,回顾了该刊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该刊2013年至2018年转载数据,对《国际贸易研究》主要来源期刊和作者单位情况做了清晰地说明与解释,对未来的研究热点做了展望。

 

 

在交流对话环节,参会代表对主题演讲中关于国内期刊“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和未来期刊发展方向——开源,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围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评价产品、匿名审稿制度的利弊、作者一稿多投现象的处理、栏目设置在期刊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与经济类期刊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分别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期刊建设、编辑制度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思想、观点及经验,对今后办刊工作大有裨益。(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