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30.11.2015  13:12

   宁德网消息(周天鑫 黄起青 周敦淼) “零村财”怎么破解、如何管出村级财务“明白账”、怎样消除村干部干事创业“后顾之忧”?这三大“节骨眼”环环相扣,是周宁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近年来,周宁县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行“阳光三级”机制让群众心中有本“明白账”,并落实村(居)干部补贴政策,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提高村(居)干部待遇等政策,多管齐下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盘活存量,刺激增量

  “今年,我们村通过党群协作发展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租旧校舍等方式,使村财收入达到16万元。”日前,在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村支书陈桂清告诉笔者,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村集体的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

  据调查,截至2014年,该县140个建制村中,无村财收入的达到104个,村财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仅有7个。一边是零资产的村集体,一边是大面积抛荒的山林田地,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周宁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课题。

  2014年以来,在广泛走访调研、听取民意后,该县相继出台了《周宁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周宁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多项举措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组织乡(镇)、村力量,进一步核实村资金、资产、资源存量,通过租赁、入股、开发等形式,盘活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的厂房、仓库,废旧机器设备以及闲置校舍、会堂等资产,实现村集体“三资”保本升值。如溪头村租出旧校舍发展农家乐,年收租金2.5万元。此外,当地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流转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建立“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利益联接机制。同时,该县结合旧村复垦,将新增耕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如纯池镇福山村依靠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年获利2万元,告别“零村财”时代。该县还强化村支部带动作用,整合村集体资源,党群合作共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如玛坑乡首章村支部出资20万元,入股茶叶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成功打品牌、促增收,村集体年分红6万元。

  “县里将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村一策、分类指导’,每年还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将进一步抓好党在基层组织的建设,强化党支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周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孝镛表示,该县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各村村财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阳光账务”管出“明白账”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管得好、用得好是重中之重。为此,周宁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2012年开始,在全县实行村、居“三资”管理“阳光三级”机制,即“事前阳光规划、事中阳光运作、事后阳光评议”,实现了乡、村项目建设和“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民主、有序。

  村级项目“阳光规划”围绕“一征求,两场会”来实施。“一征求”,即村两委通过发放办事征求意见表、开设村民意见箱、结合节日茶话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民意。“两场会”,即项目讨论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项目讨论会由村民代表、热心家乡人士等参加,对村民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拟定建设发展项目;村两委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对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和每个项目方案逐一表决。

  按照有关规定,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提交专业投标公司公开招标,50万元以下的则没有明确规定。而村级项目基本上都是50万元以下。为了让村级项目运作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周宁县在乡镇设立招投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50万元以下的项目也实行公开招投标。

  此外,周宁县还配套推出了“阳光评议”机制,作为检验每一个项目是否做好的标准。项目竣工验收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村民,以无记名的方式对村干部抓项目落实完成及公开情况、项目运作中资金收支合理性、项目落实中党员干部勤廉情况等进行评定。

  统计显示,周宁推行“阳光三级”工作机制以来,全县各乡镇按照“阳光三级”模式运行的项目共有222个,总金额为8873万元,节约资金1010万元,主要涉及农村民生基础设施,涵盖了自来水、桥、路、堤、坝、夜景等各方面。

  周宁县纪委表示,“阳光三级”机制,强化了会计监督,较好地防止了公款私存、私借乱借、乱批乱报、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有效预防“苍蝇式”腐败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