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添才和他的微型“造船厂”

03.07.2015  12:08
吴添才和他的微型“造船厂” - 福建之窗
来源: zz.fjsen.com

  7月3日讯(海导记者 卢婷雯 通讯员 刘建龙 文/图)东山县铜陵镇演武社区的吴添才,出生于钉船世家,是第四代造船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海船钉造技术的传承人。随着铁壳船的出现,木质船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吴添才将目光投向了仿古船模的制作……

   可下水航行 制作耗时长

  相较于很多熟练工匠凭经验“制图于胸”,吴添才造船模,绘图更为标准。线形、深度、宽度、长度、翘度及位置,都用特有的工具标注得十分精细。制作前先查阅资料,遇到问题向其父亲虚心求教;查不到资料的,就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我的船模按照大船的比例放大缩小,能够下水航行。”吴添才说,虽是仿真船模,但是制作的程序和方法与大船无异,舷、舱、帆、舵、锚一个不少,不仅桅杆、船舵可以活动,船帆也可收放自如。

  为了使船模外形逼真、功能准确,打龙骨、定肋骨、放闸、封船身、安船梁、铺甲板、装船楼、立桅杆、张帆……环环相接,每个部件都要纯手工精细打磨。制作一艘船模需要花费两个多月,有些甚至需要长达半年的时间。

   获奖多多 望能传承下去

  这些年来,吴添才先后造出了大翘船、牵风船、福船、北船等十多种船模,作品曾入选“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作品展”、“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保护展”、“闽台文化同根展”等诸多展览,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艺博会铜奖,并被中国水下船模研究所、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德化陶瓷博物馆、漳州市博物馆等收藏。

  “手工造船模难度大、耗时长,要将手艺学精,更是漫长艰苦的过程。以前带过的学徒,没有学成就放弃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有兴趣来学这门手艺。”吴添才颇有感慨。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物色合适的学徒,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