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来袭!福建各地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防御工作

17.05.2019  12:13

  记者刚刚从省防指获悉,昨日(16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龙岩的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据5月16日06时~17日06时统计,全省共有55个县(市、区)的309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25个县(市、区)的102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以连城塘前乡279.3毫米为最大;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连城莲峰镇93.8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量为长汀县馆前镇136.2毫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防范工作。省防指于16日8时启动Ⅳ级防暴雨应急响应,再次召集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进行会商,省防指领导坐阵指挥,持续做好点对点调度指导等防范工作。

  各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三明市防指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龙岩市防指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防指先后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三明、龙岩、漳州、南平等地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5153人次,广大干部深入一线指导开展防范强降雨工作。目前,我省各主要江河水势平稳,灾情正在统计之中。

  据省气象局预报,今日(17日)全省有大雨,部分县市暴雨,局部大暴雨。

   地灾预警!这些县市请注意防范》》》

  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预报预警结果:

  三明市的梅列区、三元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黄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根据地灾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崩塌滑坡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发生泥石流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

  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

  (三)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避灾怎样做到有备无患?

  (一)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一个危险区又迁到另一个地质灾害危险区。

  (二)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三)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信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四)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身处地灾险境如何冷静逃生?

  在滑坡灾情面前,道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

  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到安全地段。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在泥石流区,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也不要停在凹坡处,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而在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高度才安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逃生。

   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不要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关急救站。(记者 张静雯)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