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志愿者吕云娥:最美夕阳红 爱心暖社区

27.11.2014  12:17

  

  抗美援朝老战士吕云娥(左一)和低保户吴春兰签定结对助困帮扶协议书

  80岁的吕云娥阿姨是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是抗美援朝战场中的一名医务战士,现在是活跃在社区的资深巾帼志愿者。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年,16岁的吕云娥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中的一名医务战士。

  抗美援朝开始,党和政府号召青年参加军事干校,16岁的吕云娥正在读高二,她毅然响应号召积极报名,但遭到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大家都劝她说,高中差1年就毕业了,去了连高中文凭都拿不到,亲朋都为她可惜。吕云娥回应说:“我是团员要带头”,于是就上了战场,她说 “祖国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去哪里”。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当年战场上的小姑娘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从一名新党员成为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一名医务战士、医务工作者变成热心公益、退而不休的医务志愿者。

  

  吕云娥为社区居民看病

   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自1994年和老伴住进福州市鼓楼区安泰中心后,吕云娥就加入了军门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开始了自己的行善之路。

  曾是医务工作者的她,早已数不清为多少社区里的孩子看过病,也记不得为多少的老人量过血压。

  只要社区居民需要上门医疗帮助,她肯定二话不说,拿着体温计、听诊器等医疗仪器就亲自帮忙。这些年来,她不仅义务为群众看病,还自备药品解决困难群众的不时之需。

  在军门社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吕云娥忙碌的身影。她早已把社区当做大家庭,把街坊邻里当做自家人。

  当社区要新建图书阅览室,当她得知社区图书存量不足时,就回家和老伴商量,连夜将家中的藏书整理捐献给社区。当社区建设需要资金时,她也总是积极带头捐款。2007年,当她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宁夏遭受严重旱灾时,她连忙捐出家中崭新的毛衣、棉衣等,并捐款300元用于灾区的抗旱救灾。

  吕云娥被邻居们推选为社区居民代表,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民意、倾听社区群众的呼声,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和义务,及时向社区反映居民群众的要求,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无物业小区整治、小街巷改造、植树护绿、社区义务巡查队……都少不了她的热心支持和参与,这位年逾八十的老人用自己的善行让邻里感受到她温暖的爱心。

  关于所做的一切,吕云娥只是说:“施比受更好,帮助别人我很快乐”。简单的字句,道出了她内心真实的感受。

   带领家人加入志愿服务

  吕云娥不仅自己参加志愿服务,还跟家人分享了志愿服务的快乐,带着老伴一块去参加志愿服务。

  当得知社区邻居李星夫妻都是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女儿的学费没有着落之后,吕云娥不仅主动承担起女孩每个学年的学费,一直到大学毕业。而且为了提高李星女儿的学习成绩,她把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老伴也拉了进来,让老伴免费为小李补习英语。

  吕阿姨常常主动对邻居说:“你家孩子如果要补习英语,叫我老头帮你。

  吕云娥老伴身体不好,当老伴生病住院的时候,20岁的孙子主动提出去照顾爷爷。当吕云娥要去帮助小区居民做医疗服务时,吕阿姨的孙子很支持理解,对她说:“奶奶去帮别人做点事情,自己也快乐”,他让吕云娥放心,他会照顾爷爷。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吕云娥的生活十分俭朴,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但却把爱心奉献给社区困难家庭,她每月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节省下100元、400元、500元,用来帮扶社区里的困难邻里,这样的爱心善举持续了整整20年。

  2003年10月中旬,社区特困户廖大丰轻度中风,因无钱就医只能回家卧床养病,她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天夜里就上门为其免费打针、送药,连续3个月,每天都亲自上门为廖大丰看病、打针、量血压,直到康复,在得知廖大丰因工厂倒闭而失业,妻子患有精神病,儿子还在上学的情况后,她主动提出与廖大丰一家结为帮困对子,每月资助廖大丰一家100元,逢年过节还买了许多礼品送给他们。一提起吕云娥,廖大丰便眼眶发红,他哽咽着说:“要不是吕大姐,我恐怕早就动不了了,吕大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几年来,吕云娥先后与陈泰亦、廖大丰、林金金、杨祖红、李星等8个贫困家庭结为帮困对子,以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20多年来,吕云娥坚持用大爱之心,做平凡小事,用爱心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福建妇联新闻网记者 李琰之)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