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传承优秀文化

17.11.2020  17:20

  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传播福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0月以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启动“童聚匠心”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营公益项目。一月有余,通过向年轻一代集中展现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古老文化“出圈”,走出博物馆,迈出课本,携手“”行,绽放心间,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11月16日福建文明网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合力。

  学校作为培育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场所,更当积极有为,切实承担起培育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和职责。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淀,明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国家发展的根。其彰显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当下,学校理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重视开发、开展各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如:精选地方特色文化,开设选修课、举办学生社团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及“未成年社会实践”活动,如:曲艺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开设传统文化研学基地,让孩子在兴趣中动手,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认同,从而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生动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走进、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浩瀚发展历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精神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学校的一己之力,它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多方合力。首先,国家应从制度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制定相应的扶持制度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通过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介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让百姓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社会需要发挥其社会舆论氛围创设功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家庭的教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有条件的家长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持久,感受优秀经典文化的浸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凝聚成了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量而代代相传。向下扎根,青少年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心中,才能向上蓬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厦门文明网 陈美园)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