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老师为校园带来小清新

13.09.2015  10:24

  曾几何时,人们对90后的印象还停留在“不懂事”“喜欢标新立异”上。忽然间,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90后大学毕业、上班工作了,有许多人成了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为校园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上岗即当班主任压力大

  林颖是福州教院四附小一年(8)班的数学老师,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的她曾经在中学实习2个月有余,当她今年通过教师招考正式上岗后,惊奇地发现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完全不同,相比中学而言,小学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以前在中学实习时,根本没有遇到放学排路队这项内容,现在到小学任教,排路队成了新教师的必修课。第一次组织排路队时,我真有点慌乱。”林颖一边说,一边有点不好意思。“孩子们那么可爱,我要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说起孩子,林颖脸上露出了微笑。

  除了教数学,林颖现在还是47个孩子的班主任。今年21岁的她,已经经常和金嗓子喉宝打交道了,常常因为连续上课导致喉咙不舒服,正式上岗不足半个月的她,已对老师的辛苦和肩上的责任深有体会。

  相对于老教师而言,90后新教师没有过多的家庭负担,不少新教师表示,时间多、精力旺,大多一上岗就承担了许多额外工作。林颖说:“老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不仅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也依赖于学校。学校重视对年轻老师的培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平台,老师们做起事来会更有干劲。另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是缓解新教师压力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我们所期盼的。

   愿与孩子们同成长

  “有一次,班上有位男生的手臂不小心被划出了一道小口子,直喊痛,我对他说‘男子汉不哭’,没想到这话挺管用,嘈杂的哭声顿时停了。相比别的孩子,我觉得他只是一朵开得很慢的花,日子久了,照样会芬芳。”福州教院四附小音乐老师何晶说。

  所有孩子都是单纯的,在成长的关键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与他们一起成长。何晶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言传’,而是‘身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品性修养,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此外,孩子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是值得我学习的。我与学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记得刚上第一节足球课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我都考虑到,可由于缺乏组织经验,不仅耗费了体力,而且课堂比较混乱。如今,听了老教师们的建议,我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今年考入四附小的90后新教师陈伯振坦言,自己和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管是平时调皮的孩子或者内向的孩子,课后碰到了都会问声好,这让我感到他们心中有我。

   需要找到职业幸福感

  生于1991年的翁倩蕾老师也是福州教院四附小的数学教师,她向记者介绍了一节记忆犹新的课。这节课是让孩子们规划“从大门到熊猫公园的路线”,班里的孩子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低声交流,很快就有了最短路线。不过,其中有2个孩子规划的路线比较“另类”,他们打算舍近求远把所有的景点都逛一遍。

  这种出乎意料的答案,翁倩蕾并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高兴地说:“孩子们设计的路线很有新意,能把园里的动物都参观一遍……”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始规划人性化的路线。

  一个知识点,一节数学课,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四附小上演。为了实现学生多元、个性化发展,像翁倩蕾这样的一批90后新教师正在成长,大家着眼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既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需求,又保障了学生个性的释放。师生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共同感受着幸福。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林莘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等发挥的“传帮带”作用,福州教院四附小重点打造“教育名家”“教育新秀”和“教育能手”,进而建构适宜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家成长的培养制度与体系。

  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刘晓彤表示,在没有当老师之前,自己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比较传统的、古板的,如今自己成了四附小的老师后,有了一些改观,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件光荣的事。她谈到,“教师的生活相对平静,对于年轻人,有些时候会感觉平淡乏味,在择业期阶段,年轻老师如果没有找到这份职业的吸引人之处,就很有可能改行。想要坚持下去,就需要找到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