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8000名滴滴司机被封号 官方:例行整治仍可体现
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深圳部分注册滴滴出行的司机收到了一条短信:“师傅您好,由于您触犯服务红线,您已被系统解除合作。”据了解,此次有8000余名司机“被封号”,需要重新审核信息。那么,滴滴为什么要“封号”呢?
在深圳女乘客遇害事件中,嫌疑人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车牌粤B6S8N3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伪造牌照为粤 C2S8N3。当时,在系统中,司机车牌一般会隐蔽一部分号码,只留下“粤”字和最后三个号码或字母。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遇害女乘客无法发现车牌不 符。
而从5月4日开始,号码隐藏功能被取消,乘客在滴滴平台上打到的所有车,都将显示完整车牌号码。
近日,在事发地深圳,部分滴滴快车车主反映收到临时封号的短信通知,被要求核验身份和车辆的相关证件。据了解,涉及约8000名车主。
车主表示,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要重新验。
滴滴公司公关部高级公关经理李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会定期进行整治。他表示,这个信息是他们发出的。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对平台上驾驶证或者车辆信息存在异常,或是平台上服务质量有问题的司机进行提醒和整治。
滴滴方面表示,本次不是封号,因为司机可以正常提现。本次收到这条短信的司机,如有异议,可以携带驾驶本、行驶本,驾驶注册车辆到滴滴车主俱乐部重新审核信息,可以继续在平台上服务。
近日,网络约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广州一女乘客反映,用“滴滴出行”叫出租车,结果,来的却是一辆私家车,后因车费谈不拢,受到了私家车司机的威胁。
滴滴方面表示,目前,已封禁了涉事账号,正进行调查,初步确认,是出租车司机接单后私下转让给私家车司机。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避免?乘客的隐私又该如何保障呢?
广州乘客李小姐反映,5月3号晚间,她通过滴滴出行平台叫了一辆出租车,接到司机的联络电话,没想到,司机竟然和她议价,说车费20元。
“叫的是出租车但来的是一辆私家车,车牌号不符合。滴滴那边接单了,他就打电话过来和我说了价钱,没有打表计价。当时因为那个地方不算很安全,我上车之前,周围有几辆面包车就要拉我上车,所以我就想赶快走。”李小姐说。
打车平台上显示,接了李小姐订单的出租车车牌为粤B尾号×××91的金鹰出租,但是乘客提供的图片显示,实际来接单的车车牌号显示为粤S K××36。
李小姐躲过了身边的黑车,最终却上了这辆拉黑活儿的私家车。到达目的地后,车主把车费涨价到了60块,而此时,李小姐发现软件上的订单已经“被完成”。
李小姐介绍说:“就说不可能那么多,他死活要60块,就拿出工具要打人。他说他要叫人,我们也说你叫人我也叫人。我爸就打了个电话。他就上车,开车掉头回来撞我们。有报警。还有短信的威胁,他说他告诉他们老大了,要我爸两根手指。”
为何接单的是出租车,来的却是辆私家车?对于此事,滴滴公司方面最新回应称,初步确认,该起订单是出租车司机接单后私下转让给私家车司机。而这是该平台所禁止的行为,已对相关帐号进行了永久禁用,并解除了和该司机的合作。
滴滴快的公关负责人叶耘则表示,此前在接到投诉后,就冻结了该账号。他表示,先把这个账号冻结了,这个账号就不能再接单了。比方说,因为服务当中出现和乘客的纠纷,或者是乘客投诉人车不符等等很多情况都有可能会暂时冻结或给司机终禁。
对于来车不符,叶耘表示,乘客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上车,最好立即投诉。他指出,只要车来了,和线上显示的车牌号不一样,我们恳请乘客一 定不要上车。而且要第一时间在我们的软件内或者客服进行投诉。因为坦白说,如果车来的不符,但乘客上车了,没有投诉,平台真的是很难知道,因为很多东西发 生在线下。
而对于乘客投诉的威胁行为,滴滴方面称,建议双方尽快报警。
不过,记者注意到,按照乘客李小姐的说法,在她上车前,私家车主已经知晓她的手机号码,主动联系了她。发生纠纷后,也通过手机发来让乘客认为有威胁性质的短信。
也就是说,司机一方能够知晓乘客,在平台上注册的手机号码。那么,如果对乘客和司机的手机号码进行隐藏,只通过平台进行拨打,但不全部显示双方手机号码,这样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骚扰、辱骂或威胁事件的发生?
叶耘表示,号码隐私保护功能正在部分地区试验中。号码隐私保护的这个功能,在研发的阶段已经OK了。目前,在天津做一个上线的试验。那么,在一 个大规模的,可能一天上千万单量级的时候,在系统的适应性,用户体验和用户教育上,可能还有一些要完善的地方。所以还没有全国去推。但我们会尽快地区完 善。
从法律角度上讲,在网约车平台上,乘客和驾驶员间发生法律纠纷,很难追究平台责任。平台只是信息的发布方,和司机之间并没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司机在接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没有规定平台责任。但是也有例外,即平台自己雇佣的司机。
由于相关网约车管理规定还是空白,目前对于网约车司机准入条件还是靠平台自己规定。所以就要求各平台引以为鉴,堵住安全漏洞,让乘客放心出行。
(央广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