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12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
两岸大学生参观福清东部新城开发项目规划馆。(资料图)
福州日报8月6日讯(记者 张铁国)“这次活动,让我们与福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岸学子建立了纯朴的友谊,增进了彼此了解。同时我们为这座城市从此有了我们的印记而自豪!”昨天上午,在2016年海峡两岸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上,10多名两岸高校学子代表侃侃而谈,言语中饱含对福州的眷恋。
由市人社局举办的这次两岸学子社会实践和短期挂职活动,自7月初启动,为期1个多月,旨在加强我市与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峡两岸高校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参加学子共有122人。这是市人社局连续第3年举办两岸高校学子来榕社会实践活动。昨天上午,大家在座谈会中畅谈体会。
一个了解福州
增进感情的平台
两岸学子中,许多是首次来榕,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热情的市民,让学子们对福州有了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曹苍剑说,虽然社会实践任务较重,但舒适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了补偿。在这里,每天夜晚漫步闽江边,都能看到惬意的人们,聊着小新闻大人生;在这里,每天早晨醒来走到阳台,眼前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里,每天都有“福州蓝”;在这里,每天都有海鲜吃。这是一个让人充满幸福感的城市,一个让人产生强烈归属感的城市。
“回味古闽都,历史厚重;畅想新榕城,未来可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范蒙说,参访三坊七巷、福建博物院,让他感受到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观福州新区,让他对福州的未来充满期待。
台湾大学学生张诗隽说,大陆除了科技发展,还有智慧化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超前的都市规划让人充满遐想,让人迫不及待想搬来这座新颖的城市,享受不一样的居住环境!
实践中,两岸学子不仅增加了对福州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哎,时间过得好快啊,我们真希望有更多机会与台湾学子多交流。”即将离榕,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林少芳坦言。
林少芳告诉记者,1个多月里,他们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台北世新大学等学子同住在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下班后常在一块玩“谁是卧底”“杀人狼”等游戏。“感觉台湾学子与人为善,热情,淳朴,谦虚,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个人修养,但他们对大陆了解得太少了。”
一次拓宽视野
增长才干的尝试
1个多月时间里,学子们克服环境、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积极融入接收单位,将所学知识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检验了专业知识、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学生王燊成,这次被安排到闽清白樟镇挂职镇长助理,他亲身经历了“尼伯特”台风给闽清带来创伤,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灾难面前,当地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这次挂职,我被许多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自家受灾仍坚守岗位冲锋在前的精神所折服。”王燊成说,挂职中自己也学到了基层干部知难而上、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了村民的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学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提高了自己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真是大开眼界!”台湾台中教育大学学生李德恩感叹道,这次来福州实习,看到了许多科技产业,看到了大陆不管是科技和产业发展都非常快速,也看到了大陆未来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就业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陈娟说,通过参观游览,看到了充满朝气的今天和生机勃勃的明天,期待不久的将来,这座幸福之城成为海峡两岸人文、经济纽带和东部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都市核。
一次融入建设
助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1个多月的社会实践中,两岸学子积极参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助力福州发展。
在长乐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王佳星,对混合气压缩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压缩机理论耗功,为适用于混合气的压缩机选型提供指导;同在该公司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尚升,对采用环保制冷剂的双级压缩低温冷库系统的实验样机进行计算和选型,得到匹配的高低压压缩机组合以及各换热器设计参数,优化了系统流程,为实验样机的研发以及后期测试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福州中海创研究院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何婷,对福州电厂仿真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在自动化通用控制平台上实现了自抗扰先进控制,得到远优于原有方案的效果,为进一步工业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支持。
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实践的北京大学博士生林少芳,为党史材料的整理和办公效率的优化提供了改进措施。
在福州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实践的北京大学硕士生闫云,参与医患双方网上调解申请平台建设,为简化申请程序、提供典型案例、普及办事流程建言献策。
……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福州市来说,是柔性引进海峡两岸知名高校人才和智力,促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局将落实市校合作协议,推进海峡两岸高校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活动长效发展,将活动建设成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打造成福州与海峡两岸知名高校市校合作的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