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也是该保护的文化重点

29.11.2018  11:33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村民口耳相传村子西南角埋葬着唐代大诗人杜牧。据媒体报道,日前,由中国唐史学会和汾酒集团联合主办的“杜牧墓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当日下午,当专家学者和记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这里只是一片残败荒凉的低洼菜地。虽然主办方在活动现场铺上了红地毯,挂上了条幅,可仍无法遮盖眼前的凄凉。?(11月28日《光明日报》)

  其实,类似于杜牧故里沦为菜地的,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孔子的某江南弟子的墓地就曾经被当地的农户圈起来养鸡,伍子胥的墓地再保护之前也在山道两边和普通的百姓墓地无疑。等等,这些可能在当地官员和百姓看来,就是个墓地而已,保护要地方政府重视才行。

  杜牧生前的成就,在中国古诗文中也算得上一面旗,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更留下了《雪中书怀》等有文化感召力的千古名句。就他对中国古诗词的成就看,当地群众也不该将他的墓地开荒种菜,而是要好好地加以保护,而是要将此作为一个文化古迹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起来,教育子孙后代、当地群众追求传统诗词的美。

  无论是名人故里,还是名人墓地,虽然他们已经成为了岁月中的文化记忆。但是这些文化记忆也是我们地方文化的根,只有多追寻诗人生命中的文化故事、诗词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感知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蕴藏的爱国情怀。新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文化精神来给大众激励大气,尤其要像诗人这个的风骨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因此,不光是杜牧的墓地没有保护好,要引起各地的重视,其他地方也要查一查,究竟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其实,给这些长眠于地下的文化名人于尊严,也等于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下了更大的尊重。如何加大文化名人故居、墓地的保护力度,除了尽快做好修复工作,对于后续的管理也要紧紧跟上。不要等到要开展活动了,才想到去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多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组成。

  不难看到,各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已经紧锣密鼓,都提上了文化工作案头。但是,要真正避免再发生杜牧墓地种菜的问题,还是各地文化部门对于地方上已故的文化名人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一旦发现保护不当的,要科学及时地修缮,平时更要将此当成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样,才能有效杜绝“杜牧墓地成菜地”的文化之囧。(晋安区文明办胡安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