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同性恋者状告机构“矫正同性恋”案开庭

02.08.2014  02:08

  原标题:特写: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案开庭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 长达四个小时的审理之后,小振有些疲惫地从法庭走出来,迎上来的是等待已久的人群,“赢了吗?”是他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7月31日上午9点半,同性恋者小振就“同性恋矫正”起诉百度和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中国首例同性恋者就性倾向歧视性商业行为提起诉讼。

  法院没有就审理结果当庭宣判。这让等待了4个月的小振有些失落。

  被电击的同性恋者

  小振是一名同性恋者,2013年8月,当他在中国大陆最大搜索引擎百度中键入“同性恋治疗”关键词后,第一条搜索结果便是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

  随后,小振致电诊所,得到了咨询师姜开成“可以治疗”的答复。

  “当在庭审过程中被问起治疗过程的时候,我的身体都在抖。”庭审结束后接受“我报道”记者采访时,小振这样形容那之后诊所“电击治疗”带给他的回忆,“可是对方的律师还说,你好像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气死我了。

  3月,小振将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语飘香)告上法庭,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百度。

  从事临床与教学心理领域研究的学者高长平表示,电击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一般在精神专科医院使用,并且“即便在医院使用,也应该有相应的临床检查,并由专门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实施治疗”。

  小振回忆,开始治疗时,姜开成列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明天还有另外一个女生来接受治疗。

  但随后小振发现,在他所接触的同志群体中,尚没有通过心理治疗改变性取向的例子。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移除。2001年4月20日,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自我和谐型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

  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尚强,同志群体没有受到广泛认可,因此不少中国同性恋者选择心理治疗。“很多父母将孩子送去心理咨询中心,如果医生都说可以治,父母就更加坚定。”小振说,

  在开庭审理的四个小时中,北京同志中心的志愿者们在法院门口焦急地等待,向路人发放传单,并时不时举起“同性恋不需要被治疗”的牌子。

  面对法官,小振以侵犯健康和人格权提起诉讼,“侵犯健康权是指通过电击的方法使我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受到一些损害;侵犯一般人格权是因为他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