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法院:家事审判的“安心术”

09.02.2015  13:3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关系到社会和谐。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法院不断升级家事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庭前对接“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庭中完善“家事审判合议庭”,庭后配备“家事心语工作室”,积极打造立体式、固定化工作平台,将家事审判解纠纷、促和谐的功能向纵深推进,扩大家事审判的司法辐射力,构筑社会的平安和谐。

  ■家事纠纷援助中心 庭前调解定止纷争

  2014年12月21日,看着两个儿子重归于好,泪雨滂沱的胡老太握着法官的手,不住地感谢:“造福啊,造福啊!

  去年,家住明溪村马豆里的86岁胡老太不慎摔跤造成踝骨骨折,每月要支出几百元的药费,两个儿子阿光、阿城轮流赡养母亲。2014年9月,阿城决定外出打工赚钱,兄弟俩对赡养费还没达成一致,阿城就不辞而别,感觉不公的阿光到法院起诉阿城,他也不想照顾母亲了。

  了解情况后,大同法庭没有马上立案,而是进行立案预登记,把阿光娘俩儿带到了“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接待他们的是调解经验丰富的金玲法官。

  “阿城这样做确实不妥,但是你作为大哥怎能因一时的争吵就要放弃赡养母亲的义务呢?要是你的儿子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听了这些话,阿光一时哑然。金玲趁热打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缓和了阿光的情绪。

  随后,金玲在村委会的协助下联系上了阿城,要求其回村接受调解。第二天,金玲买来一瓶白酒和卤料,带着阿城来到了阿光家里。在院中的石桌上,她为兄弟二人斟满酒,边喝酒边拉起了家常。在金玲的耐心劝说下,两人当场表示和解——阿城每月给阿光寄400元,母亲在阿光家生活。

  “家事纠纷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纠纷,亲情最适宜调解,我们在大同法庭设立家事纠纷援助中心,运用立案预登记,把援助中心的调解作为家事纠纷诉讼的一个前置环节,并强化与司法局、妇联、村(居)委会等联动,发挥调解员扎根基层的优势,依据乡约民俗、公序良俗等规范,竭力将纠纷化解在庭前。”同安法院院长廖惠敏向记者介绍。

  其实早在2005年,同安法院就已经在五显镇成立了“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之后在辖区内推广,设立多个援助点,曾被媒体称为“解决‘家务事’的新模式”。这次“家事纠纷援助中心”主动进驻大同法庭,用心加固家事纠纷解决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共诉前化解离婚、继承等家事纠纷85件,庭前撤诉61件。

  ■家事审判合议庭

  庭中审理化解纠纷

  72岁的杨阿婆居住在莲花镇白沙仑农场,四年前她与子女关系闹僵,一人独居在破旧的老石头房内。因年久失修,老屋长期漏水,房梁出现两条大裂痕,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杨阿婆多次与子女协商解决住房问题,但均遭拒绝。无奈之下,杨阿婆来到法院起诉,要求子女尽赡养义务。

  了解案情后,杨郁法官与人民陪审员陈宝钗到杨阿婆家中查看了房屋状况,考虑到她个性比较强,直接住在子女家中容易产生矛盾,且杨阿婆居住的房屋如经维修加固仍可正常居住,杨郁和陈宝钗便与老人协商,确定了房屋加固和搭盖遮雨铁皮顶棚的方案。

  随后,杨郁与陈宝钗又到老人几个儿子家中做工作,说服其中两个儿子分别出5000元和3000元维修金,另一个儿子负责叫人帮忙搭盖。同时,还说服了三个儿子每人每年出3000元的赡养费给老人生活。

  如今,杨阿婆的石头屋已经进行加固,屋顶新搭建了牢固的铁皮棚顶,还加装了铁门,再也不用担心恶劣的台风和炎热的夏天了。一场历时四年的赡养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为了依法妥善处理家事案件,实现家事案件判案的规范化、专业化,同安法院于2014年9月12日在大同法庭成立家事审判合议庭,配备具有家事纠纷丰富审判经验、性格温和、调解技巧高超的法官、辅助人员及人民陪审员。

  “家事案件的审判,不是分清法律上的是与非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简单运用传统审判方式,而应该以更为生活化、人情化的方式来处理,消除对立,恢复亲情。成立家事合议庭,符合家事纠纷审判规律,通过推进家暴预防、调解优先、圆桌审判等制度,缓和庭审对抗情绪,注重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促使当事人理性对待裁判结果。”同安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芹菜告诉记者,家事审判合议庭自成立以来,共庭中调解121件,依法判决75件,调撤率达70.54%。

  ■家事心语工作室

  庭后关怀修复亲情

  小李和小张于2012年9月结婚。今年初小李到法院起诉离婚,认为两人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夫妻感情,要求小张返还聘金彩礼。

  小张则认为,丈夫提出离婚并非因为双方感情破裂,而是因为去年自己患了头颅长脊索瘤,丈夫非但没有照顾自己,就连医疗费用也是自己母亲向他人所借,丈夫的行为让自己心灰意冷,她同意离婚。

  因为对聘金彩礼的返还以及共同债务的分割等财产问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家事审判合议庭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依法审理了该案。在庭审过程中,虽然气氛比较紧张,双方言辞激烈,但有一件事还是被细心的法官发现了。

  在去年闹矛盾后小张几次回娘家,小李都主动到小张娘家认错,接她回家。小张外出打工,不辞而别,小李还到派出所报警。这说明虽然婚前认识时间较短,但是两人在婚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考虑到小张今后的生活,也为了案结事了,法官邀请“家事心语工作室”的心理辅导员郑艳春,做起了“和事佬”的工作。“一日夫妻百日恩,妻子生病你心里肯定也很担心,后期治疗还需要很多钱,你真的忍心看她为了治病到处筹钱,生活窘迫吗?”在倾听劝导中,小李内心慢慢发生了转变,虽然坚持离婚,但同意承担小张二次治疗50%的费用,并支付小张50000元。

  “家事纠纷,紧绷的亲人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即使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正确,依然无法抚平当事人的心理创伤,依然给社会埋下许多不稳定因素。”廖惠敏介绍,同安法院正是基于这一工作理念,专门配备了“家事心语工作室”,聘请心理辅导专业的3名陪审员,强化人文关怀,定期回访、接待当事人,注重庭后心理疏导,耐心聆听倾诉,着力从法理、情理、事理等方面引导,帮助当事人调整心态。今年以来,“家事心语工作室”共庭后回访、接待当事人30多人次,促进了家事纠纷的有效化解。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