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教育创新 “翻转课堂”闪耀全国赛场
【亮点】
同安区共有27件小学组作品在课例征集中获国家级奖项,14件作品获一等奖,获奖数占全市近9成,占全省30个一等奖近一半。此外,同安区还获得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
同安的教育信息化再传喜讯,在周末刚刚结束的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上,同安区共有27件小学组作品在课例征集中获国家级奖项,同安区14件作品获一等奖,获奖数占全市近9成,占全省30个一等奖近一半。此外,同安区还获得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
此次获奖表现再次展现了同安区教育信息化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地位——去年4月,同安区荣获“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近年来,同安区投入近亿元资金,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的区级教育城域网和学校校园网一体的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助力全区营商环境的提升。
上周五,福州市钱塘小学3年8班迎来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日前在福州举行,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现场展示。这个班级被选做同安区阳翟小学纪晓燕老师现场上课展示的授课班级。
在这堂课上,纪晓燕带来的是当前同安区不少学校正在试行的“翻转课堂”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课前,老师们就会布置预习清单,并通过“人人通”平台上传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产生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而正式的课堂,却更多地成了一个让学生讨论的场合,学生将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带到课堂上,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论。随后,老师将随机选人上台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以及整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果,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导以及对重要内容和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评。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很活跃,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老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就花费很多功夫。”纪晓燕告诉我们,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变得很主动,在课堂上的信心更足了,表达能力更强了,而且原本比较内向的学生和一些后进生也变得开朗而渴望表达。”
纪晓燕带来的“翻转课堂”深受福州小朋友的喜爱。一下课,就有两名学生过来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上你的课?”而坐在教室后听课的一名评委如此评价这样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课堂,信息化运用得非常巧妙,不是为了用信息化而用信息化,每个点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更让纪晓燕感到惊喜的是,这原来不只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比赛。主办方在事后介绍,此次从全国所有的参赛课例中选取3.3%的作品进行现场上课和现场说课比赛,优中选优。同安区的14个一等奖作品中有1个被选中进行现场上课,3个被选中现场说课,最终4名老师表现出色,在这场“加赛”中再次全部获得一等奖。
全面推行“人人通”平台 助力提升教学效果
在纪晓燕的“翻转课堂”中,“人人通”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课前,老师的预习清单和微课将通过“人人通”平台传到学生的手机客户端;在课后,学生的作业清单也将通过“人人通”平台传送。
去年3月,同安区从现有的“人人通”的概念理解入手,解读了教育部关于“人人通”的愿景与目标,并寻找适合该区应用的“人人通”平台,确定了11所学校作为首批“人人通”试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探索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小到大,逐步推广;实验先行,形成团队,引领带动”的实验模式,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并多次举行全区“人人通”教学观摩活动。“人人通”教学模式在课堂碎片化资源应用、先学后教、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同安开始在全区全面推广“人人通”教学模式。
那么,同安区所运用的“人人通”平台有什么好处?同安区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阳翟小学校长杨志现告诉我们,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会更认真,因为学生作业完成后需要上传到平台,很多同学都看得到,如果是朗读作业,学生会录很多遍,直到自己满意了才会上传;另一方面,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推送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对家长而言,有了“人人通”平台,孩子有什么作业,是否按时完成,家长都可以知道,可以更好地监督孩子学习。
同安区的实践效果也说明了“人人通”平台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同安区在先行实验校中的英语学科抽样调查发现,实验班级对英语学科的喜欢程度达95.7%,而非实验班级则只达到45.3%,实验班高出50个百分点;其中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实验班级达88.2%,非实验班级只有63.7%,相差24个百分点;对于同一个老师所教的同一单元考试,实验班级平均分93.6分,非实验班级平均分82.4分,相差11.2分,而实验前,两班的平均分仅相差1.6分,实验班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抽样数据表明实验班级的学生明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而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
“三通两平台”已实现
教育信息化名声在外
“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项目的最后一“通”。所谓“三通两平台”,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自2012年教育部提出建设“三通两平台”以来,厦门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同安区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推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中小学(含教学点)已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实现千兆入校、百兆到班,全区中小学1466个班级全部实现电子白板化教学,43套自动录播系统投入使用,现已覆盖同安区大部分直属校、中心校和8个边远山区教学点,实现城乡教学一体化。同时,基于云架构模式的同安教育网、学校网站集群和同安教育OA办公平台及手机App等管理平台建设也日趋成熟。
购买设备很简单,关键是如何运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同安区的教育工作者在硬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从班班通、校校通到人人通,从远程教学、电子白板教学到翻转课堂、手机进课堂,同安区的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正因为如此,同安区的教育信息化一直名声在外,不断促成同安教育与全国各地的交流。从2014年起,同安区实现“跨越海峡的第一堂课”,阳翟小学与台北万芳小学通过远程同步互通系统常态化开展互通课堂,莲花中心小学和台北南湖小学开展基于平板教学的远程同步课堂。去年10月,同安区柑岭中学和西藏林芝市米林县中学进行了以“两地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让闽南文化和藏族风情在两地学生中流传。本月17日,同安阳翟小学与长春树勋小学共同举办“厦门阳翟·长春树勋”首次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两校四年级的孩子同上语文课《鱼游到了纸上》和综合实践课《东北印象》,再谱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链接】
什么是
三通两平台?
所谓“三通两平台”,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