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乡村振兴结硕果 央媒频频点赞

06.09.2022  11:31
同安:乡村振兴结硕果 央媒频频点赞 - 新浪
同安:乡村振兴结硕果 央媒频频点赞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同安区不断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图为风景优美的军营村。(陈嘉新 摄)

  9月4日,《中国改革报》对同安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进行报道。

  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杨心亮

  产业发展有特色、乡风文明有活力、村民生活有保障……近日,同安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创举,再获央媒点赞。《中国改革报》以《福建厦门同安区: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奋楫前行》为题,对同安区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打造样板村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同安区的“甜蜜”事业三登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国三农报道》栏目。荧屏里,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诱人的“凤梨穗”龙眼挂满枝头,田间地头迎来了一年中最甜美的季节。

   统筹谋划  串起发展大格局

  作为厦门农村面积最大、农业占比最重、乡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安区历来是厦门“三农”主战场,如今更是厦门乡村振兴工作主战场。

  9月4日,《中国改革报》对同安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报道。同安区广辟途径、综合施策、开拓创新,驱动着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列车驶上快车道。一个个昔日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

  同安区打造了“党建军营”“花漾古坑”“休闲顶村”等一批可学习、易推广、能复制的试点样板村,涌现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2021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结果中,同安区综合排名位居前十,是厦门市唯一入选区。

  近年来,同安区以“统筹谋划、项目支撑、试点带动、创新突破”为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

   因地制宜  掘金特色产业

  偌大的龙眼林,一串串大个头龙眼果香扑鼻,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9月1日,同安特色农产品“凤梨穗”龙眼出现在央视的镜头中。

  解读同安乡村振兴的好,特色产业是香饽饽。

  古坑村种植500余亩三角梅,年产值2000多万元,每年将为农户带来每亩约3.5万元的收入,还建起了集产、销、学、研、旅为一体的三角梅产业示范园;潘涂村80%常住人口参与或从事海蛎养殖,小小的海蛎解决了近3500人的就业问题。此外,顶村村的茭白、莲花镇的高山茶、田洋村的甘蔗、丙洲村的煎蟹、褒美村的进士芋、云洋村的面线、蔗内村的米粉……这些特产有口皆碑,甚至远销海外市场。

  《中国改革报》的文章直接亮出观点:同安“一村一品”,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撬动村民致富的新支点。同安区强化举措,切实将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创新举措  开启村民幸福密码

  同安区乡村振兴工作为何屡登央媒?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密码是什么?《中国改革报》的文章给出了答案:特色产业撑起百姓“致富伞”,万亩林海开辟“碳汇”新经济,文旅融合发展绘就好风光……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村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振兴蓝图已在同安逐步变成现实。

  为了增强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安区完善乡村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作为乡村治理全国样板,同安区深入推行农村基层组织“1246”工作机制,深化“村居治理”主题活动;持续推行“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让村民看病 “多快好省”。

  此外,同安区探索学科融智、资源融通、管理融合的“三融”模式,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点击]

   享趣游同安

   乡约看振兴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享趣游同安 乡约看振兴”自媒体采风行活动将启动。来自多个地方的自媒体将体验同安莲花、汀溪、五显三条乡村旅游动线,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邀请网友来一场线上的浪漫邂逅,展现同安乡村游的魅力。

  自驾莲花动线,带您欣赏“莲花山下莲花溪,莲花溪畔莲花村,莲花村里种莲花,莲花池边品莲花”美景。游闽南古大厝,品尝可食玫瑰,看层层梯田水稻。到高山上体验星空露营,做一个数星星的孩子……

  骑行毓秀汀溪最美田园风景线,可饱览七彩三角梅之美,到珠光青瓷的故乡欣赏奇特的匣钵古厝,累了扎进隘头温泉民宿,再来品尝褒美进士芋、顶村“美人腿”茭白宴等美食。

  约上亲戚朋友,亲子共享五显“158”人文动线。体验一条起于700多年前见证海丝繁华的五显第一桥,终于1100多年前王审知入闽拜剑为王的北辰山的人文动线;体验五显绽放的“五朵金花”;到竹坝欣赏八个国家和地区归侨的风情歌舞、服饰,坐上环线小火车去品尝品种繁多的南洋美食。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