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清明祭扫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省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清明祭扫活动。图为三日,在厦门革命烈士陵园,消防官兵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曾德猛 摄
祭奠见义勇为英烈
2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师生在福州妙峰山陵园见义勇为纪念广场举行清明节悼念见义勇为英烈活动。
福建见义勇为纪念碑始建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2009年因台风暴雨袭击,引起山体滑坡,导致纪念碑被冲毁,2010年3月由福州市妙峰山陵园有限公司出资重建。纪念碑背后的纪念墙上镶嵌着全省156名见义勇为英烈遗像和生平事迹简介。山顶骨灰楼中有妙峰山陵园公司捐赠的“见义勇为纪念阁”,免费永久安放见义勇为牺牲勇士骨灰。
今年清明节前后,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还在网上开展悼念见义勇为英烈活动,社会各界群众可登录“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中文域名)”的官方网站,在网上进行祭奠活动。
另外,福州市公安局当天也组织了各警种70余名年轻民警,来到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福州市公安局还在公安信息网和公安公众服务网分别开设了“深情缅怀公安英烈”专栏。(何海铭)
线下学事迹,网上祭先烈
3日,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1800多名学生在充分了解当地革命先烈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为革命英烈献花、鞠躬、留言。
据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对网上祭英烈更有兴趣,清明节来临之前,该校利用德育课以及课外实践,重点向全校学生介绍闽西籍先烈的光辉事迹,当地著名烈士郭滴人以及国家公布的首批著名抗日英烈中龙岩入选的陈明、辛锐(女)夫妇、廖海涛和罗化成的光辉事迹被同学们广为了解,清明网上祭奠就多了一些针对性。(张杰 温连光 刘小芳)
各界人士祭扫祥谦陵园
省总工会、民政厅,福州市总工会、民政局和闽侯县政府,以及学生、烈士家属等各界人士代表共200多人,4月3日到闽侯县祥谦陵园祭扫林祥谦烈士的陵墓,纪念林祥谦英勇就义92周年,并敬献了花圈,瞻仰了纪念堂。
当天,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到闽侯县尚干镇林祥谦的故居“祥庐”看望和慰问烈士的家属。(陈则周 林耀强)
祖孙四代同祭谷公
4日清早,东山县谷文昌陵园,数千名来自各地的群众来到谷文昌塑像和墓前凭吊。
上午7时许,一位老阿婆在一位年轻人搀扶下,颤颤巍巍登上90多级石阶。她带着家人,走到谷文昌陵园碑前,按照当地古老的风俗,摆上甜米糕、水果、鱼肉等供品,点燃了香烛,喃喃地诉说着:“谷书记,明天是清明节,今天我带全家四代10个人来看您。如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要让子孙世世代代永远记住你的大恩大德。”
老阿婆名叫何赛玉,现年94岁,陈城镇山口村人;中年人是老阿婆的儿子陈进顺,现年57岁。
陈进顺告诉笔者:“谷书记逝世34年了,我母亲每年清明节都来。看她年纪大行走不便,今年劝她不要来,可她心里总放不下。她自己动手准备了祭拜的供品,还说孙子、曾孙一定都要来。”
“谷书记是我们公认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何赛玉说,她的家乡以前是出名的“乞丐村”,她8岁就与祖辈、父母三代人一起逃荒要饭,她的母亲、姑姑等3个亲人先后病死在外县讨饭的途中,“多亏来了党和人民的好干部谷文昌”。
谷文昌进村发动群众在乌礁湾风口沙滩上造林植树,根治了“沙老虎”。1960年5月的一天,何赛玉背上当时才8个月大的陈进顺参加种树,为了甩开手脚挖树穴,她把儿子放置在附近草丛里。一会儿,儿子突然哇哇大哭,她急忙跑去抱起儿子,才发现一只蜈蚣将儿子大腿咬得红肿起来。她赶紧抱儿子回家处理。几天后,到山口村检查指导造林工作的谷文昌听说此事,连忙登门看望她儿子,还交代陪同的村干部说,她带小孩不方便,就安排她为造林队送开水。此外,1963年,东山岛大旱270天,谷文昌到村里察看灾情,听说何赛玉家缺粮,还叫人送给她家一箩筐地瓜。
“谷书记关心群众的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何赛玉说,当初的“乞丐村”早已变成富美乡村。“我儿子儿媳种芦笋、搞鲍鱼养殖业,孙儿孙媳也都有自己的工作,3个曾孙活泼可爱,四代同堂乐融融。”
“母亲经常教育儿孙们,要永远记住谷书记的大恩情,要年年来祭谷公。”陈进顺说。(谢汉杰)
4日,福安市青年志愿者来到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祭扫,敬献花圈,并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 李莹 郑祖辉 摄
武平县大禾乡上湖村村民把纪念长眠在此的红军战士融入客家民俗
80年默默守护百名烈士英魂
3月31日,位于武平县的原中央苏区福建省党政军机关红军烈士陵园开园。大禾乡上湖村邓胜辉等几位老人,一边打电话催儿孙回家,一边忙着操办祭奠红军英烈事宜。
80年前,上湖乡苏维埃政府与留守中央苏区的福建省党政军战士在此并肩作战。80年来,当地百姓已把纪念长眠在此的红军战士融入客家民俗,年年自发祭奠。
1934年底,留守中央苏区的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以不足7000人的武装力量抗击国民党军及保安团十万之敌,出色地完成掩护中央主力红军转移的重任。第二年,留守部队转移进入上湖村,不幸遭敌军伏击,原中央苏区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军区司令员龙腾云、纵队司令员吴楚云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幸存的群众分两个集中点就地掩埋了几百名红军烈士遗体。此后,每到清明节与中秋节,上湖村村民都会自备三牲、鞭炮、蜡烛,祭奠英烈。
邓胜辉和儿子邓启泉是其家族祭奠英烈的主要召集人。邓胜辉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祖辈三代保存半个多世纪的收据凭证。这是由当时的贤坑乡政府出具的上缴上湖乡苏维埃政府印章凭证。这张用普通土纸书写的字据,左下角盖武平县贤坑乡人民政府印章,左上角还印有三个私人的方形印鉴,字迹已经模糊。
上湖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邓维清临终时,交给长子邓瑞景这些苏维埃活动凭据,并嘱其“祭祖时一定要祭奠红军”。后来武平县委报道组人员通过邓瑞景手中的“一纸印痕”,揭开了一段尘封的红色历史。2003年邓瑞景因病去世时,再嘱其子邓胜辉“一定要留守乡村祭奠先烈”。
这凭据原是邓维清持有。红军长征后,上湖乡苏维埃政权多次受到白军蹂躏,财政部长邓九万等人遇害,邓维清等人收藏好印鉴等物,凭邓姓身份躲过劫难。
福建省军区等单位通过调查落实,在原福建省委在上湖村最后战斗的遗址上建起红军烈士陵园。开园之后,邓胜辉、邓德利等几位老人成了那场战斗的“讲述者”,协助相关单位整理材料,把烈士陵园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如飞 钟茂富 王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