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儿童肥胖慎用“饥饿疗法”

29.07.2014  12:55

        近日,“17岁女孩减肥猝死训练营”的报道让人嘘唏,儿童肥胖的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去年公布的数据,从1991年至今的监测情况看,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由不到10%一路走高,目前达到20.74%,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肥胖也成为影响本市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儿童肥胖如何界定?又该如何治疗?

        统计数据

        6岁以上孩子的肥胖患病率上升速度快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米杰介绍,从1985年开始,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卫生部等,对中国学生(涵盖小学生、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每五年进行一次调查,2010年是最近的一次。

        从这个数据来看,全国范围,6岁以上孩子的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在1985年,全国中小学生(6-18岁)的肥胖率平均只有0.13%左右,至2010年达到4.95%,上升了37倍。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玉筠介绍,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00多斤的胖孩子并不是个例。“不少大男孩来内分泌门诊不是来看肥胖,而是来看发育的。”吴玉筠说,有些胖男孩的家长是因为孩子“小鸡鸡”太小来看病,一检查才发现孩子血糖也高、血压也高,这些孩子的家长没觉得胖是病,还觉得孩子虎头虎脑胖乎乎挺可爱;女孩太胖了则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样的女孩长大会不容易怀孕,“胖的影响面远比家长想象的大。

        肥胖危险

        慢性病早发,部分癌症与肥胖密切相关

        米杰告诉新京报记者,肥胖对儿童目前的健康危害,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物学的危害,就是直接导致身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性改变,也可以说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比如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糖尿病,脂肪肝等。

        除外,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15岁到45岁一般育龄女性,总人群的发生率大概在5%—7%,而肥胖个体的比例更高,这可能直接导致女性一些性功能的发育异常,出现不孕症。女性的宫颈癌、乳腺癌,男性的前列腺癌,都跟肥胖密切关联。这两年,我国胰腺癌上升速度很快,这跟肥胖是非常密切相关的。现在随着肥胖上升,一些消化道的肿瘤,如结肠癌和大肠癌,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这些病并不一定是肥胖直接导致的,但从身体周期来说,肥胖者往往会让这些慢性病提前发生。

        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学的危害,就是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出现自尊,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对体型有一个认知感,肥胖儿童容易被歧视,也容易自卑。

        肥胖区分

        多数儿童肥胖属于吃得多、运动少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表示,绝大部分儿童肥胖,都属于单纯性肥胖,指非病理性的和遗传代谢性疾病造成的肥胖。而单纯性肥胖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导致脂肪组织在身体内过度增长。这个病有三个特征,一个是进食量增加过多、过快,一个是运动量不足,还有一个行为偏差。吴玉筠介绍,有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肥胖。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的肿瘤、肾上腺的皮质增生,包括肾上腺的癌,小孩儿也会有这类的病,也会出现肥胖。但是这跟没有病的肥胖是有一定区别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一般有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而孩子突然就胖了,这种往往是疾病的,或者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完全表现出来了。而且除了胖以外,会有一些其他的伴随症状。

        单纯性肥胖高发年龄段

        出生时

        以出生体重来看,超过4公斤的,属于巨大儿,这些孩子是以后发生肥胖的一个危险因素,也就是主要人群。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生特别瘦小的孩子,也是以后发生肥胖的因素。

        1岁以内的婴儿期

        如果非母乳喂养,家长很少按需喂养,往往会出现过度喂养,这是一个肥胖因素。第二个因素,过早和过度添加辅食,或者添加的成分不合适,也会导致肥胖。

        6-7岁

        医学上这个时期叫做“脂肪重聚”年龄。孩子出生时,脂肪比例比较高,然后逐渐下降,正常发育的孩子,身体的脂肪比例到六七岁开始回弹。“脂肪重聚”的年龄越早,以后发生肥胖的危险越高。

        青春期

        这个时期可能对女孩子更危险,由于各种荷尔蒙的作用,女性脂肪的聚集速度更快。如果做体成分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女孩子体重里脂肪比例越来越高。

        成年后

        女性的孕育分娩期和更年期,也是容易发生肥胖的易感期。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

        3岁以下看生长曲线 3岁以上看BMI

        米杰告诉新京报记者,3岁以下儿童的体检和保健指导要遵循421原则,即出生至满1岁期间,至少接受4次体检,1岁至满2岁前查体2次,满3岁查体一次,以后每年都要体检直到18岁成年,在上述体检中,身高、体重都是必查的项目,由此计算出BMI,可以作为监测和及时发现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的依据。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记录其生长曲线图进行判断,生长曲线图由一条平均线及上、下两条线构成的生长发育区域,在区域内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反映体型的指标超出上限,就胖了。

        3岁以上及学龄期的儿童,主要看BMI指数,也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单位是千克/平方米(kg/m2),正确判定是否胖需要按照性别并对比每岁的标准值进行,但简单判定孩子胖的方法可按照以下进行:学龄前儿童的BMI超过19kg/m2;小学三年级以下超过20kg/m2,小学四年级以上超过24kg/m2;初中生超过26.5kg/m2;高中生超过28kg/m2。

        一般来说,目测都胖了的孩子,BMI指数肯定超了。简单用BMI指数评价肥胖,有时会给出一种虚假的信息,如一个经常锻炼的,肌肉很结实的人,和一个虚胖的人,两个人的BMI指数可能是一样的,但是这种肌肉型的人,并不算胖,因为前者体重中的肌肉和骨骼的比例较高,而脂肪所占的比例可能并没有超过标准。

        此外,有些女孩子看着不胖,但实际脂肪比例达到35%、40%,也就是说体脂肪的重要占体重的35%以上。这种能将总体重中分出脂肪、肌肉和骨骼等成分的重量及比例的检测方法叫体成分分析。

        要看总体重中脂肪比例

        米杰介绍,一般来说,判断肥胖,体成分分析并不是必需的。

        但在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觉得胖了,最好做一个体成分分析,因为男孩子在这个阶段,其体重中肌肉和骨骼的比例迅速增加,因此,体重上升或下降的变化往往是肌肉、骨骼在变化,而不是脂肪。如果不做体成分,表面看体重下降了,这可能是骨骼和肌肉在下降,实际上对孩子是有危害的。

        如果按BMI指数判定为中、重度肥胖的儿童,最好做体成分分析,结合肝脏超声检查,看看肝脏周围及肝内的脂肪量及分布情况。

        现在已经有多种适合家庭使用的体成分分析仪器,外形类似体重计,只不过底盘上有两个脚形大小的电极片,需要干燥、光着脚踩上去,几秒钟体成分结果就出来了,同时也可以到专业机构,用更精确的仪器来检测。

  如何防治?

        饮食控制不等于“饥饿疗法

        丁宗一告诉新京报记者,儿童肥胖防治的关键人物是家长。导致孩子肥胖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运动甚至行为方式,这些都是在家庭氛围中综合形成的。因此,控制儿童肥胖,家长必须参加,而且家长要跟大夫一起讨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改变。因为回到家,孩子要跟家长生活,不是跟大夫生活。

        不提倡儿童减肥这个概念,这本身就是错的。儿童控制体重过度增长,主要是控制脂肪过度增长。但肌肉、骨骼还得接着长。要特别促进线性发育,就是长个。而且,正常脂肪的摄入还要有的,因为脂肪与大脑发育息息相关。

        肥胖的孩子要区别看待,比如肥胖的时间有长短。一个15岁的孩子,有的可能从一出生就胖,到现在已经胖了15年了,整个代谢异常就很严重;而有的孩子,是从脂肪重聚年龄开始胖起来的,还有的孩子可能是青春期才开始胖的。胖的时间不一样,对身体损害的也不一样,同时还要考虑胖的程度,治疗手段也自然不同。

        总的原则是不建议用饥饿疗法,但其与饮食控制不能画等号。也不能用成人用的减肥方法,如药物,理疗,针灸,按摩,以及减肥手术。因为儿童还在发育,没有一个研究证明,这些方法对他以后的发育不产生负面影响,既然可能有潜在的危害,不能光考虑现在减肥的时点,还要考虑以后。

        重度肥胖也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米杰介绍,也并非所有的肥胖孩子都不需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这里有一个原则,是否出现了肥胖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10年前,儿童减肥不用药不手术的观点是合适的,但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最近的研究发现,过去10年,虽然北京总体的肥胖率上升速度并不快,但有一个糟糕的现象,在肥胖人群里的中度和重度肥胖孩子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与肥胖相关的健康危害,不管是心理、生理,都是跟肥胖程度有关,肥胖程度越重,出现各种代谢异常的危险越高。

        比如,在一般肥胖的孩子里高血压的比例是30%,到中重度的肥胖孩子里高血压比例高达70%,甚至会出现中、重度的高血压。

        一般肥胖的孩子里,血脂异常(甘油三酯、低密,胆固醇)的比例在40%左右,但是要到中重度基本上80%—90%。

        脂肪肝也一样,中重度肥胖孩子中的脂肪肝比例达到50%以上,并多伴有肝脏酶学指标的升高,说明已经出现轻中度的肝脏功能损害。

        这时,仅靠行为方式来调试,已经来不及了,该用药的一定得用药了,该手术的,也要手术。

        比如肥胖合并糖尿病,通过生活行为干预,3个月或者半年没有效果,必须得用药,否则危害更大。因为高血糖对大小血管都是一个严重的毒性作用,如果不用药,持续下去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肾功能损害、眼底改变等系列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另外,还包括极度肥胖的个体,已经导致生活行为受限,这时,可以采取类似在成人使用的外科手术措施,先把肥减下来。期间,要用明确的,就是通过FDA,或者中国的CFDA批准的一些药物,而且,用这种措施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监测儿童的各种生理指标。

        ■ 专家提醒

        孕期两阶段或增加孩子肥胖风险

        丁宗一介绍,脂肪细胞是在孕周第五周就出现了。根据脂肪细胞凋亡研究,在怀孕期间,有两个阶段容易给脂肪细胞以肥胖刺激,导致出生后有肥胖危险。一个是早期孕吐,前三个月,吐得厉害时得补充,因为脂肪细胞有记忆能力,过度吐对脂肪是个饥饿的刺激,接受到这个信号,脂肪就会启动保护机制,大量合成,导致过度吸收。另一个是怀孕后三个月,这时食欲比较好,体重一下子就上去了。脂肪细胞会在饿的时候增加合成。

        因此等到出生以后,如果孩子不吃饭,受到饥饿刺激,脂肪的记忆就恢复了,开始大量合成,容易肥胖。如果孩子吃得多,脂肪自动就开始大量合成了,也容易肥胖。

        新京报 D03-D04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