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联动,调解告别“和稀泥”

11.12.2014  14:40
      福建日报12月11日讯  (记者 赵锦飞刘晓军 通讯员 陈鑫炜 陈国兴) 调解找警察,民警没空;调解找律师,收费很贵。这是不少人遇到普通纠纷时常碰到的棘手事。对此,南安市推出司警联合调解机制,民警现场调查取证后,让律师担任免费调解员,畅通矛盾化解渠道。

        12月1日9时多,水头镇朴山村的李氏兄弟因房屋排水问题再次闹起了纠纷。水头派出所民警接警后立即到现场处置。所长黄东阳说,目前派出所每天要处理至少五六十起非警务性警情,小纠纷要处理一两天,小矛盾要动用两名警力,可全所就66个民警,

        根本应付不过来。大多情况下,民警的调解只能是“和稀泥”式的,或者采取治安处理的单一方式,效果不好且影响警民关系。这两年,李氏兄弟因排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去年,双方还因此动手,以致李氏弟弟被派出所治安拘留,但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

        为了改变依法治理的现实窘境,也为了维护辖区稳定、保护群众利益,今年年初,水头派出所尝试与律师事务所建立联合调解机制。接到警情后,先由民警调查处置,初步归类定性,然后筛选其中危害性小的邻里纠纷或涉及土地、工伤、交通事故等疑难警情列

        入司警联合调解范畴。派出所邀请6家律师事务所的8名律师担任调解联络员,颁发调解联络员名片,并建立律师调解联络员微信平台,由所里的法制员在微信群发布信息,由当事人选择愿意接案的律师。“这样,可发挥律师独特的第三人公信力和法律专业优势,使得繁杂的非警务性警情在最短时间内高效解决,提高成功率和效率。并且,律师调解是免费的。”黄东阳说。

        在1日发生的李氏兄弟纠纷中,律师储有志介入调解。他先从相邻权角度给双方当事人上了一堂法律课,再从亲情角度做工作。当晚6时多,这起纠结了两三年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李氏哥哥新建排水口,李氏弟弟放弃了上门闹事的念头。“虽然我们不收费,但我们在辖区提高了知名度,一些复杂的案件要进入诉讼程序,保证了相对稳定的案源。”储有志说。

        据了解,司警积极配合、优势互补、有效联动,辖区治安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今年初以来,水头派出所通过司警联合调解机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36起,其中疑难、重大矛盾纠纷57起。目前,南安市已有21个基层派出所与47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司警联调工作机制,律师调解联络员达141名。1-9月,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749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达94%。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