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活动

27.08.2015  17:27

  本报讯 “王律师,选举方案规定不宜作为两委候选人的8种情况,现实中我们很难界定,该如何处理呢?”“在外打工的村民要如何办理委托代选呢?”8月20日,光泽县司法局、法学会派驻石城村法律顾问王洪清刚迈进村部,便迎来村两委有关村委会换届选举问题诸多提问。听过王洪清的宣讲释疑,村两委们对今年的村级换届政策法规和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心里都有了谱”。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系统加快推进法律服务转型升级。围绕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8月10日,市委主要领导在听取市司法局工作汇报后,作了专门批示,对“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活动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是今年全市各级司法行政系统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推出的一项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充分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做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活动中,市司法局主动作为,积极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主动对接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力打造我市法律服务升级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特别是把“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居一法律诊所”做为保障民生的司法惠民为民工程来抓,加快实现乡镇(街道)、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充分满足村(社区)各方面、各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已有117个聘请了法律顾问;1637个行政村,已有1432个建立法律顾问制度;217个社区(居委会),已有214个建立了法律诊所,分别完成84%、87%、97%。活动中,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还着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提升援助质量,让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市司法局在活动中积极落实与县(市、区)政府、武夷新区签订的相互协作支持备忘录,完善律师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对接服务侨资、台资企业和重点项目企业,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39位律师担任市、县两级政府法律顾问,3位律师被武夷新区聘为常年法律顾问,提出意见建议303件次;先后有律师159人次对接服务全市198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服务224件次。从海西律师服务团南平分团中选出41名律师作为市侨资企业顾问团成员,对接32家侨资企业。组织全市23名熟悉台商、台胞和涉台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律师,与市律师协会、市台办联合成立了南平市涉台律师顾问团。顾问团成员按照行政区划与当地台办对接,不定期为涉台企业、台商、台胞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武夷新区管委会法律顾问积极为武夷新区征地拆迁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及其有关建设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多次参加武夷新区征建设工作会议,为预防纠纷,加快武夷新区开发建设进度依法提供建议和法律意见,并为武夷新区征地拆迁、土地出让、供地等出具法律意见书,以及草拟和修改征地、拆迁程序、工作流程,征迁工作管理文书,征迁合同、协议和档案管理等文书近在30份。 (包进 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