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重创凸显“绿色家底” 厦门举城修复美丽生态

07.10.2016  12:36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厦门10月6日电 题:台风重创凸显“绿色家底”  厦门举城修复美丽生态

  作者 陈悦 洪欣琳

  连日来,一组图片在厦门的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几乎刷屏。这组名为“新绿”的图片,展现“莫兰蒂”台风灾后厦门街头的断树残枝上,又不断冒出嫩绿的新芽。

  “感动到要哭。”有厦门市民如是留言。这份对绿色的珍爱,既有厦门灾后重建的希冀与温暖,也揭示绿色、生态理念在这座城市深入人心。

  9月15日凌晨3时05分,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翔安沿海登陆,一夜间将这座美丽的海边花园城市摧残得面目全非:65万株行道树倒伏,其中不乏名树古木。但台风重创之后,厦门也显现出了此前在“绿色”上积累的“深厚家底”。

  东海之滨的厦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有限,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2013年,厦门获评福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厦门又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二个通过中国环保部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

  在这样的过程中,厦门政府和民众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福利,绿色意识也深植于这座城市。

  “莫兰蒂”台风灾后,从官员到普通民众,也包括居住在厦门的外国人、侨胞和台胞,在厦门的各个角落掀起倒伏树木扶种“黄金期”的抢救热潮,用一双双手,抢回一片片绿色。

  这种绿色生态意识已经融入到厦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从规划的角度入手,厦门推出“多规合一”。在厦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占厦门近六成面积的近千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生态控制线,保障了城市生态功能底线,助力厦门达到“生态美”的目标。

  在经济发展上,厦门“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循环经济得到发展。2003年,厦门每万元GDP能耗是0.76吨标煤、水耗是7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5.9千克;到2013年,已分别下降到0.48吨、11吨和1.36千克,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去年4月挂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为厦门发展装上又一台“引擎”,这台新“引擎”同样很“绿色”。漫步“寸土寸金”的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居然发现一片绿意葱茏、水波荡漾、曲径通幽的自贸公园。

  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是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所采取的“雨污分流制”,被称为“绿色示范精品工程”。该大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大厦的设施,可将雨水和污水收集回收利用。雨水用于绿化,部分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冲洗及景观用水。

  在生活出行方面,绿色出行,尤其是公共自行车系统,成为许多厦门民众日常的出行方式。

  厦门还沿着山体和海岸线构筑环山、环海绿道。到2015年底,厦门绿道长度已达848公里,且山海连通,构成一条民众和游客漫步其中的“绿色长廊”。

  这一抹抹鲜亮的绿色,把美丽厦门装点得更加宜居宜业,也释出吸引投资、促进旅游等绿色发展红利。

  “莫兰蒂”台风刚过去半个月,厦门迎来国庆假日旅游黄金周,依然游人如潮。前来厦门拍摄婚纱照的一名江西女孩说,之前了解到“莫兰蒂”重创厦门的消息后,她一度非常担心拍摄会受到影响;没想到“厦门灾后恢复重建的速度真快,这里还是那么漂亮,美景一点都没打折”。(完)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