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企抢滩登“鹭”之后

07.11.2014  12:22
海沧台湾风情商业街吸引了许多民众。。蒙少祥蒙少祥 摄摄
 

        上月,大陆首条公园式台湾风情街在海沧开业,一批台湾商家抢滩登“鹭”。与大陆其他台湾美食街相比,这条公园式台湾风情街有何特色?它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淘金海沧的摊主

        走在海沧台湾风情街上,来自海峡两岸的百来户商家“各显神通”,各式各样的香气一阵阵扑鼻而来,你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宝岛美食,也可以挑选地地道道的台湾伴手礼,体验“一街逛两岸,美食

        吃透透”的“小确幸”。

        彭楀贤女士是台湾桃园中坜市观光夜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经营夜市餐馆已经几十年时间。“今年海峡论坛,我第一次到厦门就被震惊了。”彭女士快人快语地说。

        今年海峡论坛期间,两岸特色庙会移师厦门海沧,吸引了近百万市民前来,营业额达数千万元。庙会开市第一天就接待了12万人,部分畅销摊点当晚9时左右就库存用尽,这让她见识到了厦门巨大的消费市场。

        然而,毕竟已是60岁的人,要闯荡厦门二次创业,彭女士还是有点顾虑。此时,80后的女儿彭媛元鼎力支持妈妈,并且带上自己的同学陈郁珊一起到厦门创业。  现场,记者见到了这两名20多岁的女孩,她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细心地打理着摊位。“相对于台湾,大陆市场实在是太巨大了,巨大到令人无法拒绝,非常有活力,我很喜欢这里。”彭媛元告诉记者,厦门文化、语言与台湾地区相通,在这里创业感觉很亲切,打算把台湾夜市复制到厦门来。

        记者发现,淘金海沧的摊主中,有不少台湾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对饮食文化的钟情传承自父辈,期望着能继续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蔡英伟来自高雄,早在2001年就来大陆经营台湾小吃。这一次,他带上太太及小儿子,在台湾风情街租下两间店铺,专做盐酥鸡。“我在厦门中山路做过台湾小吃,后来又跑到上海开餐馆。如今,大儿子、二儿子都在上海经营餐饮,而小儿子则随我来厦门创业。”看着24岁的小儿子蔡忠雄在摊位内忙前忙后,蔡英伟欣慰地笑了。

        不是简单的复制

        与大陆其他台湾美食街不同,位于海沧大道的台湾风情街,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高达40%,街内闽南风情的大小庭院镶嵌其中,台湾文化长廊穿梭而过,游客边吃边买犹如置身公园中一般。

        据了解,这里有95%的商家来自于台湾七大夜市,但并非简单的复制,它同时配套了休闲娱乐设施,是首条集美食、购物、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台湾美食商业街。

        “并非只要是台商就可以入驻风情街,我们的招商条件非常严格。”陈仲频是台湾风情街招商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她说,入驻前各位摊主在台湾的餐饮资历、诚信等情况已被充分考察,而为了让小吃品种多样化,同样餐饮风格的商家限制在两三户。

        由于地处海沧湾畔,走几步路便可到达海边,台湾风情街已成为游客游览厦门风光、享受台湾风情的新去处。“告别传统夜市杂乱无章的景象,整条风情街的布局和配套环境相当有特色,是观光旅游值得推荐的好地方。”台湾基隆市旅游联盟促进会会长翁进全说。

      打造“放心”的街市

        近一段时间,台湾强冠、顶新等企业爆出的“馊水油”、“黑心油”事件,几乎波及岛内各大饮食品牌,重创台湾食品形象。此次,不少台湾餐饮业主逆市登“”,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台湾食品的安全。

        今年6月,海沧区政府与基隆市政府驻厦办签订了《海沧台湾风情商业街合作备忘录》,台湾企业纷纷抢滩落户海沧。据了解,风情街内共有134间店铺,短短几个月时间,已有112间商铺被台胞认租。其中,特色小吃馆的商铺更是供不应求,已全部抢租一空。

        采访中,不少台湾商户表示,岛内正在严厉打击、处置劣质食用油生产企业,他们希望台湾餐饮业能尽快走出阴霾;而出于成本和安全考虑,他们也将使用厦门本地食用油进行作业,期盼两岸携手共同为游客打造一条“放心”的美食街。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近期还有台湾企业主动在大陆召开发布会,公开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细节。例如,前不久,来自台湾阿里山的茶圣居在厦门召开了产品生产履历全球新闻发布会,公开生产流程的全部信息,希望以此推动茶叶生产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重塑台湾食品形象,已成为台湾食企最大的心愿。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