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创意是一道自问自答题

08.01.2016  11:05
图为赖声川老师正在演讲。 李南轩 摄

  中新网福州1月8日电 (林玲)“你们说,创意是什么?”7日晚,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的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来到福州,面对着上百位福建剧迷们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不等现场的观众们给出答案,赖声川爽朗一笑,“创意就是一道自问自答题,你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越简单,你获得的创意就越一般,你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越困难,你就会获得越精彩的创意。

  话音刚落,赖声川妙语连珠的解答博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当晚,赖声川老师不仅向观众介绍了自己与话剧之间的“情缘”,更是围绕“创意之路”为福建剧迷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

  两位“老师”,开启话剧之路

  “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作为一个单亲母亲,我的妈妈从不限制我的喜好,在她看来,我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回忆儿时,赖声川微微低下头,用低沉的声音向观众诉说着。

  在赖声川看来,若是没有妈妈的支持,也许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妈妈就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

  1972年,赖声川考上辅仁大学英语系,热爱艺术的他在台北一家餐厅从事民歌演唱和演奏,玩音乐玩了整整5年。在这5年中,赖声川却与话剧没有过多接触,只为两场话剧配过乐。在那之后,赖声川渐渐发现,话剧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爱上了舞台。

  1978年,赖声川申请到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读戏剧艺术,柏克莱大学的博士班对于所有想要学习戏剧的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学习殿堂。

  让赖声川觉得意外的是,这一所门槛极高的学校,为何会将自己这个没有任何戏剧导演经历的人收入其中?这个疑问一直缠绕着赖声川,直到他看到自己辅仁大学的老师向柏克莱大学写的那封推荐信时,真相才水落石出。

  “我看到那封信之后,真的是热泪盈眶,那位辅仁大学的老师是这么说的,你必须接受赖声川的申请,不然你不会知道他的潜力有多么的巨大”,谈到那封推荐信,赖声川感慨万分,他坦言,当时的自己对戏剧导演没有信心,而这老师对自己的期待让自己感动更让自己振作。

  这位老师的一封信,改变了赖声川的一生。

  两部话剧,点燃创意之火

  1983年,29岁的赖声川从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顺利毕业,回到台湾继续发展。但是当时的台湾是剧场“沙漠”,很少有人有“看戏”的习惯。赖声川深切感觉到,即使自己是那块话剧的“良木”,此时也需要一把“”来点燃台湾的话剧市场。

  两年后,赖声川用一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1985年,台湾人口只有2000万的时候,该剧的磁带就卖出了100万盒,当时甚至有报纸称:“赖声川拯救了台湾相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更于1999年获选为联合报选出之台湾文学经典作品。

  到了1986年,赖声川用他的经典剧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征服了大陆观众,从而也迅速打开了大陆市场。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为赖声川的创意之路点起了烈火,而《暗恋桃花源》将这把火带至大陆。随后的20多年,赖声川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如梦之梦》、《遥远的星球一粒沙》等。

  两个问题,揭开创意之谜

  “想要创作?问自己两个问题”,赖声川边说边向观众伸出了自己的两个手指,“第一,这是作品原本该有的样子吗?第二,这个作品完整了吗?

  在赖声川看来,每个作品在冥冥中都有着自己应该有的样子,创作者就是要通过不断修改以及不断摸索,去找出这个创意最完美的形态,也就是创意原本该有的样子。创意是一个自己出题自己解题的过程。

  “举个例子来说,我要创作《宝岛一村》,我就要给自己出问题。我要自己创作出一个有关台湾眷村的故事,这个问题很大很难,但是最后这部作品创作出来就十分令人惊艳。你给自己的问题越简单,你获得的也就越平庸,你给自己的问题越难你就能获得更好的创意”,赖声川表示。

  而完整性,更是创意不可缺少的部分。“我还是拿《宝岛一村》举例”,赖声川说道,我这部作品共有48场戏,整整三个小时的演出是有些长,但是不管你如何取舍,却发现再也无法添加或是删减剧情,这就是我说的完整性。你要不断揣摩自己的创意,直到你发现无可添加或是无可删减时,你的创意才算合格。

  “创作这个词,创占了百分之十,另外的百分之九十是作”,在演讲的最后,赖声川老师对所有观众表示,创意之路不好走,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与时间,但他会一直走下去。2016年,期待所有福建剧迷能够喜欢他所带来的《十三角关系》、《流浪狗之歌》、《宝岛一村》(泉州站)、《海鸥》四部大剧。

  据了解,都市爆笑喜剧《十三角关系》将于4月23日、24日在福建广电大剧院开演;本剧的构想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利欧·弗的《绝不付账》,表达了现代家庭伦理以及社会现象的反思,是赖声川作品当中为数不多的都市爆笑喜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