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研五号发生船难 媒体称新能源勘探恐受阻

11.10.2014  13:15

  台“海巡署”正在救援“海研5号”。(图片来自台媒)

  中新网10月11日电 台湾“海研5号”船10日下午在澎湖外海发生船难,台湾防务主管部门11日凌晨证实,船上45名成员全数救起,但其中有2人死亡。对此,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台湾能源几乎全靠外援,“海研5号”如今失事沉没,不仅台湾海洋研究受到冲击,新能源勘探恐将受阻。

  台湾四面环海,为提升海洋探测能量,花费14.6亿元(新台币,下同)打造完全由台湾设计制造的“海研5号”。

  “海研5号”是台湾第四艘海洋研究船,也是台湾最大的海洋科学研究船,重达2700吨级,之前的海研一、二、三号,因吨数较小,且无法在冬季强劲东北季风下作业,“科技部”前身“国科会”委托中信造船厂,在2009年开工建造,并在完成后,交由“国研院”海洋中心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海研5号”研究船续航力长达50天,配备具有机械手臂功能的遥控无人载具(ROV),可深入海底3000米进行油气、深层海水、离岸风电与天然气水合物(冰甲烷)的探勘,协助科学家研究开发新能源,受到各界关注。

  “海研5号”2013年9月底,在西南海域海床采集到高浓度的甲烷气,并首度实际点燃成功,虽然海床甲烷气的藏量、浓度、开采价值,还待进一步调查,但已为台湾能源发展开启另一个希望。

  另外,调查显示,台湾西南海域可能广泛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估计可供台湾使用50年以上,可惜至今未采到样品,问题出在专业设备不足。如今因为“海研5号”触礁失事,新能源探勘又将受阻。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