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望族抗日史】雾峰林家:沧海百年丹心不改

25.10.2014  12:38

  新华网台北10月24日电(记者陈键兴、韩淼)编者按:“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今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如是说。

  甲午战败后,1895年4月,清廷被迫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其后,台湾同胞展开了长达半世纪的武装和文化抗日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往事并不如烟。在台湾光复69周年前夕,新华社驻台记者踏访台湾北、中、南部抗日史迹,邀请三个抗日爱国家族的后人实地追述血泪交织的家国往事。(编者按完)

  古朴却不失华美的福州式戏台,已听不到当年的弦歌。站在回廊下,望着空无一人的大花厅,难免生出悠悠怀古之情。

  沧海百年,时光流逝,台中雾峰乡里的这座古宅沉寂了下来,不知还有多少人知晓一百多年前主人曾在此商议抗法与抗日大计,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个名门望族的子弟们在国破家亡之时的苦痛与付出,以及那份代代承传的爱国情怀。

   晚清风云:保乡卫国的林家“栋军

  近日,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带着新华社驻台记者回返故宅。戏台前、花厅下,他感慨追忆起家族往事。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开台祖林石从福建平和渡海来台。咸丰、同治年间,林家子弟文察率乡勇效力清政府,受名将左宗棠重用,因战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却不幸殒身于漳州万松关之战,年仅36岁。清廷追封林文察为太子少保,因而雾峰林家宅邸得冠“宫保第”之名。

  如今的林家老宅古意盎然,三院落、五进深、十一开间的宏大规模仍可见当年的兴盛,墙上拓印的李鸿章所赠题字虽已斑驳,却也明证了这个台湾世家当年的显赫地位——历史有时何其吊诡,也正是李鸿章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

  林文察过世时,长子林朝栋只有13岁。因深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好读兵书,日后亦成为忠义武勇的将才。1884年,法军进犯台湾基隆,林朝栋奉台湾巡抚刘铭传之命,率乡勇北上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