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年团团员张秀卿:家乡有花千万朵 不芬芳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8月25日电 题:台湾少年团团员张秀卿:家乡有花千万朵 不芬芳
作者 林春茵
“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人五百万,不自由;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75年前,只有10岁的张秀卿和哥哥张益中唱着这首抗日歌曲,加入了台湾少年团,在战火中渡过了童年时光。
台湾少年团由台籍抗日志士李友邦于1939年2月在国共两党支持下,招募福建一带的台胞在浙江金华酒坊巷18号成立,利用演讲、话剧、宣传画和歌唱等各种形式动员台胞参加抗日,并为台湾光复后建设台湾培养人才。
台湾少年团成立伊始只有6名团员,李友邦亲任团长,至1943年,发展至117人。张秀卿1941年加入时,少年团已有60余人,其中有抗日志士的遗孤,也有台湾义勇队未成年的子女和弟妹。
“10岁是这样子的,只有这么点点高,”张秀卿老人比划着书桌的高度对中新社记者说,她与哥哥加入少年团,队伍从福州一路往浙江开去,“一路上日本人飞机一直炸,炸弹丢下来,眼看着人被炸死了,我们也都是小孩,也都怕死了。”
“一路上一直逃,从龙岩出发的衣服,到了金华都没换,大的战友告诉我们,衣服要换军装了啊。”张秀卿微笑说,团员们都是娃娃兵,军装全是大人淘汰下来了,裤子长的用针线缝上去,衣服长的皮带往腰上一扎,也很神气。
台湾少年团成立后,日军正侵占杭州、萧山一带,并不时沿浙赣线南侵,敌我处于拉锯战的状态,小团员们一路随军,鼓舞士气。“队长王正南看我姿势摆得好,让我学舞蹈,我和老团员们一道,给坚守抗战一线的将士们加油。”张秀卿说。
到前线劳军最受欢迎的是歌舞类节目,《黄河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和《台湾少年团团歌》等等,还会表演独幕剧《台湾小主人》、《放下你的鞭子》、《台湾之路》等。张秀卿珍藏着当时少年们身穿海军服演出的黑白剧照,老人手指摩挲着照片上女孩们的英姿,“人家看到说,这么小能参加抗日宣传,很敬佩。”
“当时条件很艰苦,稀饭几乎看不见米,自己打麻鞋,铁钉拿来,草拿来,绳子拿来,牵一下,能穿就行了。”张秀卿慨叹说,台湾少年团团员们同仇敌忾、亲如姐妹,令苦难童年亦有笑声和阳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哎呀,台湾要光复了,我们要回家了,回老家去了,噢,哎呀,大欢喜。”张秀卿回忆说,少年团随台湾义勇队9月返台,当时台湾各地纷纷举行庆祝大会,少年团受邀演出,“从天亮到天黑,又唱又跳十几个小时,我们不觉得累,只觉得兴奋。”
1945年10月25号,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众人同庆,压抑已久的民族情感瞬间释放,痛快淋漓,“唱到《大刀进行曲》中的‘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时,场上好多人都伸长胳膊作大刀状,齐刷刷向下劈去。”张秀卿情难自制,再三比划。
“那个场面我永远也不会忘,”已过古稀之年的张秀卿说,她亦永不能忘的,还有少年团团歌的另一句歌词,它描述了她救国图存的童年经历,“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