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小吃圣经”看如何制造“小确幸”

03.06.2015  17:37
鲨鱼烟,海岛独特的味道 小笼包,1949年漂来宝岛的美味

  采访焦桐《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合集出版发行会,是在台北著名的五星级餐馆点水楼。签到处便领到厚厚的合集一一"台湾小吃圣经",书的腰封告诉记者,这是被誉为饮食文学教父的焦桐用“20年岁月淘选”的“30万字给台湾特色美食情书”。

  小吃,是台湾人舌尖上的“小确幸”。小吃,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30万字,套句俗话:也是醉了。

   小吃关乎生存的喜悦

  随意翻开焦桐笔下有关“鲨鱼烟”的篇什,小而确实的幸福跃然纸上:“我喜欢点食不同部位的鲨鱼烟:鱼肉、鱼肚、鱼皮、鱼心、鱼冻、喉咙和鱼尾, 有的弹牙,有的软腴,有的爽脆,有的富含胶质;沾着店家用9种酱料调制的五味酱油膏吃。”焦桐将这种用新鲜鲨鱼经烟炙去腥防腐加工,而获得特殊风味的小 吃,色香味俱全地与大家分享,为想吃又不知何处吃怎样吃的馋嘴们指点迷津。

  再比如以糯米为主料,加水磨浆,脱水成团,以淡水小虾、筍等做馅的客家菜包,焦桐讲述了一个“虾公卵粄”父女亲情的故事: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永 定林九峰所生的五男四女皆己成婚。最孝顺的女儿满女也最清贫。父亲60寿诞那天,她煞费苦心地制作了“虾公卵粄”,满心欢喜回到娘家,才踏进门槛,见满室 贺客和满屋礼物,忽然自卑地不敢走入厅堂,遂直奔父亲的卧房,只见父亲独自坐在床沿叹气。原来林九峰不喜应酬,张扬。饥肠辘辘的父亲吃着满女献上的尙有余 温的“虾公卵粄”,父女在香浓味美中细述家常,共享天伦之愉。在稀松平常的小吃中,焦桐想与大家一同咀嚼出“生活的滋味”。

  “若每天下午茶有牛舌饼相伴,是怎样了不得的境界?”焦桐的回答,或许让我们看到了“小确幸”的制造过程:它在甜点中看起来很不起眼,土里土气 的外貌,毫无装饰,也从来不造作。牛舌饼的甜很含蓄,一种最浅显的甜味。在我咀嚼微甜的牛舌饼时,如果泡一壶茶,或是咖啡,就更深刻了。

   小吃费去的多年光阴

  “仅写一个主题,仅回答一个问题,竟费去我这么多年光阴”。焦桐在回忆成书过程时感叹。

  人称“集诗人的柔软与学者的严谨于一身”的焦桐,研究饮食文化已有20余年历史。年轻时为了有关食谱的诗作开始研究如何做菜,而后便“执迷不悟”。

  在畅销作《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等架构上发展,“台湾小吃圣经”更细腻地分项阐述、修补、增订,完整扎实成册。全书分为饭、粥、面、粉、羹、水族、肉、果、卵、酱、饮、饵、店等14类分属,以158道小吃,全面包罗台湾庶民饮食文化样态。

  焦桐在《》中写道:大约写到五分之一的时候,遭遇妻子罹癌的不幸,4年多带着妻子四处访求名医,勉强维持写书。她过世后,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我更认真地埋首写作。共同饮食的经验自然影响了思维,追忆时不免感伤。

  “年纪越大,越容易让食物牵动心情”。“竹堑饼”一篇中焦桐记叙了妻子与她三叔的故事:焦妻跟她三叔的感情特别好,如今他们二人相继辞世,很久 没和人共享竹堑饼了。虽然不常吃,却爱它的质感丶气味和颜色:轻淡的甜蜜含蓄着轻淡的咸,松,软,香,那滋味在口舌之间,缠绵,深情,像恋人的吻。

   小吃吃出来的“小确幸

  家在彰化鹿港镇的何坤芯,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赶到新书发布会现场。“焦桐的美食书我都读过。”何小姐为我讲解桌上一道道小吃的吃法,看得出来是 颇有心得、且爱吃丶会吃的了。 一个大学教授称焦桐的“台湾小吃圣经”是引领他吃遍小吃的雷达站。他在文章中写道:“我更加庆幸自己是个小市民,可以尝遍民间的各种小吃,穿梭在各地小镇 具有特色的餐馆,那种幸福感,简直不是任何权力可以轻易换取。” 能吃便是福,能吃出味道才是福。这便是“台湾小吃圣经”制造出的“小确幸”。(记者何自力 李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