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创客谈“登陆”:舞台广阔 大有可为

06.12.2018  15:40

12月5日上午,台青创客、“台青创客家”总经理虞慧芳讲述大陆创业历程,分享经验和建议。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厦门12月6日电(刘默涵 肖和勇)12月3日至5日,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在厦门举办。其间,来自台湾的中小企业代表和青年创业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大陆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经历,鼓励台湾青年跨海“登陆”,寻找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

  2004年,虞慧芳看中台商到大陆掘金的趋势,辞去台北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海漂”,并在上海陆续创办了为台商服务的财税、法律企业。2015年,她又抓住“双创”风口,在上海和厦门先后投资成立了名为“台青创客家”的青创基地。

  如果不是十几年的亲身经历,虞慧芳无论如何也不敢想像,大陆经济社会变化如此之大。“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府服务更加人性化。

  “以薪资水平为例,台湾青年大学毕业后普遍只能领到4000-5000元人民币,但在我们基地实习的台湾学生,转正后的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1万元人民币的水准,”虞慧芳说,台湾青年人要放弃“小确幸”的心态,早日融入大陆发展的大舞台。

  台湾青年郭宏鸿曾经是淘宝大学的讲师。两年前,在了解到台湾中小企业想要进军大陆电商平台的信息后,他在宁波创办了红番薯孵化器有限公司,为台商开拓电商市场提供服务支撑。

  在大陆工作、生活这几年,郭宏鸿取得的成绩,已经达到甚至远超他的预期。现在,他的生意已经跨界到文创领域,今年公司的营收同比翻番。

  “其实这并不算多,”郭宏鸿说,背靠大陆庞大的市场体量,未来企业的成长空间只会变得更好。

  对于台湾青年在大陆的成长性,来自台南的许炜昕坚信“美好的未来在等着大家”。

  两年前,许炜昕受公司委派,从台湾来到大陆工作。一年后,有了人脉积累的他决定自已创业,在厦门成立了掘智教育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他看来,大陆出台了大量的惠台政策和税收优惠,特别是“31条惠台措施”,给台湾青年创造了一展抱负的机遇。

  许炜昕说,到大陆工作、创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难度,但一定要稳扎稳打,“创业项目站得住脚才是根本。”他建议,台湾青年可以尝试先到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再去创业。这样的成长路径,可以让人有时间多看、多听、多思考,创业起来就不会丢失方向。

  12月5日举行的小组青创交流座谈会主题为“携手开创两岸青年在大陆的发展新契机”。台青创客、富鸿理财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莉蓁(右一)分享创业经验和建议。新华网 肖和勇 摄

  12月5日举行的小组青创交流座谈会主题为“携手开创两岸青年在大陆的发展新契机”。这是座谈会现场,台青创客分享创业经验和建议。新华网 肖和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