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推香道 引领都市流行

20.05.2014  18:02

                                           

                                           

                                           

  说到点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到庙里“拜拜”,事实上,随着传统香道文化复兴,品香的人越来越多。古时候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沉香、檀香等,亦成为时下都市白领的新宠。经营香的台商们看好大陆品香市场商机,纷纷“见风转舵”,由外销转内销,并成为大陆香道文化复兴的推动力量。

  大陆“品香”前景好

  祖籍福建的胡毓瑱今年43岁,20多岁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从事香的生意,专注此道已近20年,如今更成为“台商香客”转型的代表之一。

  早期因为大陆工价低、材料多,胡毓瑱1996年即在厦门开设制香厂,产品全部出口台湾。因为台湾盛行到庙里“拜拜”,对香的需求很大,胡毓瑱当时供应的香多用于宗教仪式。“但是,台湾市场小,所有的品香消费人口也就一两百万人。近几年,随着大陆品香文化的盛行,消费水平也已经超过台湾,甚至同样等级的香,在大陆可以卖到更好的价格。”胡毓瑱告诉记者。结果,昔日台商从大陆搜罗之后运到台湾的顶级檀香、沉香木料,又回流大陆,台商们也纷纷走上自创品牌之路。

  “最好的‘老料’已经都在大陆了。”胡毓瑱近几年的内销成绩也不错,产品已经远销大陆东北、西北各大城市。利用自己有制香工厂的优势,今年开创自己的品牌,在靠近厦门南普陀寺的南华路和厦门茶叶城,同时开出两家形象店,吸引了两岸各地香业商人。

  好香、好炉,好文化

  厦门南普陀寺香火鼎盛,自然是各地“香客”云集之所;而闽南地区,功夫茶的风气极盛,品茶与品香又向来是很好的搭配。这也是胡毓瑱选择在这两个地方开店的原因。

  胡毓瑱说,大陆的文人消费让制香业走向精致化,“因此,我专门从台湾带来压金铜香炉、老檀木珠串等,这些做工精巧的物件都为品香增色不少。

  同时,胡毓瑱介绍,香道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茶道、花道并列为中华古典文化之“三道”,品香也如茶道、花道一般自有其程序、礼仪,这也是香道文化的精髓所在。“我虽然在卖香、卖器具,但我更愿意分享香道文化,大家可以到我店里欣赏到传统的品香古法。”胡毓瑱说。

  香多,品法亦多

  采访中,胡毓瑱也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市场上香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檀香、沉香和藏香等。其中,檀香和沉香,主要用于去除异味、助人安神定性,有益于个人提升内在涵养与文化气质;而藏香比较复杂,主要用于治疗疾病。

  品香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把香粉末印成“福寿喜”等篆字样点燃,这是比较传统的“香篆”;把香料置于香炉,用火烤出香味,这叫“隔火取香”……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都市人品香的手段也变得多样。“例如‘隔火取香’,现在可以不需要点火,只要将陶瓷的香炉接上电源,即使在车上也可以使用,以取代人工合成的香水。”胡毓瑱说道。

  此外,“品香”也引申出“观香”业:陶瓷被做成水磨或假山一样的香台,中间带有孔,胡毓瑱用特制香料,点燃之后置于香台上,白色香烟就像水流一样缓缓泻下,成为一道风景。不仅有“烟如水、水即财”的寓意,单观赏这样的香景,也是一种享受。            (许丹  怀安)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