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台湾行:三重头戏展现三大元素

01.07.2014  16:38

  6月28日,65年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次访台之行,顺利结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岛内的4天3夜,二次“张王会”、访“三中一青”、会三位地方首长,三大“重头戏”都被两岸舆论给予了极高关注度,也展现出了两岸继续沿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进的三大重要元素:务实、庶民、善意。三大重头戏将张志军“知台”的努力与诚意展现在两岸民众面前,广受岛内各界肯定,台湾媒体称之为:此行开启大陆对台工作“得民心”时代。

   一、二次“张王会”展现“务实元素

  6月25日,张志军抵台仅3个小时后,便出席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第二次正式会面,双方就两岸关系形势和如何推进两岸关系交换了意见。这次访台,亦是对台湾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率团到大陆参访的一次回访。今年2月,张志军与王郁琦在南京实现了首次正式会面,王郁琦当时邀张志军访台,张志军当即接受邀请,表示非常愿意到台湾去看一看。虽然近年来大陆官员访台人数仅正部级官员就有至少29名,但张志军此次访台与其他官员的意义并不相同。2014年上半年,张志军与王郁琦的一来一往,已经充分表明在坚持“九二共识”、“一中框架”基础上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的正式建立与运作。

  在二次“张王会”开场致辞时,张志军强调,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能在半年内完成互访,建立两个部门间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两岸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向前迈进必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就一定能克难前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造福两岸民众。王郁琦在致辞时也表示,两岸关系走过百转千回,每一次小小的进展都得来不易,与张志军从去年至今的三次互动,是双方在秉持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原则下获得的成果,也是两岸关系持续迈向和平稳定发展的最佳证明。二次“张王会”后,二人又于27日晚在高雄进行了茶叙,都表示下一步要把这次国台办和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第二次会面中达成的共识落实好,让这些成果能真正显示出来,真正惠及两岸同胞。

  两岸现有的沟通机制主要有2005年建立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沟通机制、海协会和海基会民间团体间的交流机制,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则是在这些交流机制上的一种提升。这种全新的政治互动模式,使过去那种经济性、事务性的商谈模式逐渐向政策性商谈过渡,对于两岸增进互信及制定政策都必将发挥更加务实的功能。通过这种两岸高层对话机制,双方很自然地能够通过直接沟通,对出现的分歧进行有效管控,尽快找到工作切入点,从而提高为两岸民众谋福祉的效率和效果。

   二、访“三中一青”展现“庶民元素

  今年3月岛内发生反服贸学运后,张志军曾表示,“这一次给我一个启示,毕竟没去过台湾,我需要了解台湾的所有情况。了解台湾,尤其是基层民众的想法、中小企业的想法。”张志军此次访台勤走基层,对话群体几乎涵盖台湾北中南地区基层社会各个方面,有媒体用“三中一青”(台湾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收入阶层和青年)概括了这一特点,还有媒体形容张志军的台湾行“四分之三时间都在搏感情”。大陆学者周志怀认为,张志军主任的访台,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庶民元素”大为凸显;可以预见,今后大陆对台政策以“两岸一家亲”为主轴的“亲民风”将蔚成主流。

  张志军刚下飞机时,即以闽南语道出“大家好”,还谦虚地表示自己“讲的不标准,但心意真诚”。在新北汐止,张志军抱起幼儿并感叹自己还没有孙子,显露慈祥长者风范;在厚德里活动中心,他祝跳舞妈妈们“今年20,明年18”;在托老中心,他亲自给老人们打菜,不断询问“家里有几个孩子啊”、“他们常来看您吗”;在五股维格凤梨酥梦工场,他用闽南语大赞“好呷”、“这是我吃到最新鲜的凤梨酥”;在曾遭受莫拉克台风灾难的高雄小林村,张志军认真聆听小林重建之艰辛,并表示相信两岸同心、守望相助,不论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克服;在义守大学与两岸学生座谈时,张志军提出“珍惜、理解、胸襟、责任”八个字,寄语“你们相处好了,两岸之间就会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在与社区居民互动时,张志军多次被赞“又帅又亲民”……在台湾的几天,张志军行程满满又接地气,他在“三中一青”中倾心聆听,普通民众亦可直接听大陆官员讲对台政策,并且直接把需求或是疑问表达出来。

  岛内分析人士认为,张志军此访以台湾中南部为主,且接触面更加广泛、深入基层,呈现了大陆方面对台工作除更细致、更多元外,将更趋全面。张志军言行谦虚有礼、风格平实自然,多了乡言,少了官话,以亲情化解心结,赢得了台湾基层民众的好感。张志军也感叹,越深入台湾基层,就越能感受到台湾民众的热情和淳朴,也就越能感受到他们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渴望。在他看来,“两岸民众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日子,生活一天过得比一天好,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两岸交流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重视“庶民元素”,才能用一家人的思路去处理两岸事务。大陆对台部门负责人对台湾社情民意第一次有了如此近距离的深入了解,对于今后制定更贴近民意的政策必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