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古驿道 800年香樟成“拱桥”

06.08.2015  18:53
古香樟的主干弯曲成“”,横跨在古驿道上

  在古驿道上,一棵古树弯成了“拱桥”,分不清哪边是树头,哪边是树尾。最近,有网友在南平松溪县茶平乡刘屯村游玩时,拍摄到这样的自然景观。大家都很好奇,树怎么长成这样了。

  记者在照片中看到,这棵大树的主干弯曲成“”,横跨2米左右的古驿道。“桥头”两侧分生出4根茁壮的树干,让人分不清哪边是树头,哪边是树尾。据刘屯村村主任阮金凤介绍,这棵古树处在旧时松溪通往政和的必经古驿道上,由于树拱最高处距地面不足2米,古时人坐轿、骑马经过这里,只能下轿、下马。过去,村民曾在树旁建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休息。如今,古亭虽已坍塌,但设立其间的条形石凳还在。

  村民们说,去年松溪县政府在树旁立起了一块保护牌,“说这棵树为香樟,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迄今已有800年树龄”。

  在采访中,村民们表示,连老人都说不清楚,古树怎么会长成“拱桥”。但他们猜测,可能是香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风雨或雷电袭击,树干被一分为二。靠近路内一侧的半边因为自然弯曲形成拱桥状并埋进土里,先民见它不妨碍行人过往,便将它保护了起来。由于香樟再生能力强,埋在土里的半边树干继续存活,逐渐长成了不分头尾的“拱桥”。

      东南网南平8月6日讯(海都记者 侯希辰 通讯员 周兴贵 刘盛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