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红军之乡 永放光芒

27.07.2016  17:12

在真正来到福建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之前,召开于1929年冬的古田会议,在19岁的南开大学学生晓月脑海中,一直还只是高中历史课本上“不到一页纸的史实”。

这个夏天,她和13名同学,经过学校层层遴选,组成了“寻梦小分队”,一路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到了位于闽西山村这块有着“红军之乡”美誉的红色土地。

87年前的冬季,寒风凛冽,120多位代表,就是在这样一个古祠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的出路出谋划策,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7月25日,在五龙村——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刚刚居住两天的晓月和她的小伙伴们,已经用耳听党史故事、眼见资料照片和大量的寻访、调研,补上了那段“课本上稍显简单”的历史知识。

按照她们的指引,走进曾是廖家祠堂的古田会议遗址,简陋的大厅里,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就是主席台,十几排摆放整齐的长条板凳,便是代表们参会讨论的地方。“当时,120多位代表挤满了大厅,板凳上坐满了,其他人只能席地坐在天井的地上。大家讨论热烈,全然忘了时值隆冬,天气寒冷。因为过于专注,用于取暖的火炉熏黑了地板,大家也浑然不知”。

细心的晓月还发现,在这次会议的参会代表中,三位妇女代表格外引人注目——实任共青团闽西特委书记的曾志、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和当时红四军前委员组织干事吴仲廉。

而在寻访中,“才溪女”也引起了晓月一行人的关注。来源于毛泽东著名文章《才溪乡调查》中的资料:“去年十月选举时,上才溪五十三个代表中,女的十六个,占百分之三十。下才溪七十三个代表中,女的二十一个,也是百分之三十。补选以后,至今年十月选举时,上才溪五十三个代表中,女的三十三个,差不多占了百分之六十。下才溪七十三个代表中,女的四十三个,也是百分之六十……同时她们还成立了妇女代表会,及时帮助妇女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大学生们讶异于当时女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与初到古田的晓月相比,土生土长的五龙村人、64岁的退休小学老师廖祥钦,这段红色历史早已是铭刻在他记忆深处的“印记”。

儿时,他常常从老一辈人口中听到“红四军在闽西的故事”。在五龙村小学任教的30多年里,他总在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自己的学生听,代代相传:“当年红四军刚进驻五龙村时,毛泽东常常到老乡家里走访,询问大家的生活情况。古田会议后,毛泽东带着红四军打土豪、分田地;开办识字班,教妇女认字,传播革命道理;建立“平民小学”,招收穷人家的孩子,教他们读书学习……当年穷苦的老百姓都特别感激这支救苦救难的队伍。所以,当红军扩军时,闽西很多妇女送自己的儿子、丈夫上战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牺牲。”

而作为当年“将宗祠免费提供给红军召开古田会议”的廖氏后人,每年举办一次的宗祠祭典,让廖祥钦“格外自豪”,而早已融入血液中的“红色印记”却也时时提醒着他“不忘传承,将古田会议精神发扬光大”。

2014年10月底,被称为“新古田会议”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这次以“重温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强化坚持军队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的意识和责任”为宗旨的会议,让古田纪念馆馆长曾汉辉,在掌握原有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也更多了一些深度思考。

古田会议解决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两大历史性问题,纠正了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极端民主化等八大错误思想,铸就‘党建之魂’‘军队之魂’‘理想信念之魂’与‘民主制度之魂’,奠定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之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面对寻访者,曾汉辉习惯性地用“28421”概括1929年古田会议的重要意义。

当年的古田会议如一剂‘良方’,及时清除了当时共产党内部存在的‘毒瘤’,找回了‘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初衷。”曾汉辉认为:“这也是2014年习总书记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深意所在——走再长的路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红旗不倒,光芒永放。

(执笔:田珊檑 王蓓 参与采写:刘旭 吴军华 高雅丽 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