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古洋小学洋溢浓郁闽南风 童谣唱响校园沁桃李
福建新闻网泉州5月15日电 (张立建 陈龙山)“大公鸡,咯咯啼,做人的囝着早起,揭扫帚,扫涂骹……”福建省石狮市古洋小学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校园环境打造,将闽南文化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形成一股浓郁的闽南风,滋润校园每个角落和师生的心灵,让广大学生在传唱中快乐成长,并从中了解历史悠远的闽南文化。
“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中最优秀的、最适合学生接受的一个部分,念唱童谣是让闽南文化进入校园最直接的途径。”古洋小学校长蔡婉聪介绍说,“2009年9月,我校便进行‘走进童谣,亲近闽南’课题研究,如今,这些充满童趣的闽南童谣已在古洋小学的校园里到处传唱。”
古洋小学现有学生一千余名,其中外来生占据了96.3%。这一大部分学生跟随父母来到石狮后,因语言、生活等文化的差异,难以真正融入本地;而反观本地学生,却往往因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用普通话、英语与他们交流,不少人完全不会讲、听不懂闽南话。
蔡婉聪表示,开发以“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为题的德育课程,就是为了使这些到闽南生活、学习的“石狮第二代青少年”消除地域隔阂,更好地融入本地学习、生活,同时也让本地学生传承闽南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作为古洋小学开展“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闽南童谣》一书取材闽南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按照题材内容分为亲情类、游戏类、生活知识类、趣味类等八类,共收集了180首闽南童谣。该书不仅作为闽南童谣课校本教材,还被选入“东亚文化之都”丛书。
“闽南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化,没有统一的版本,小时候我就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听她唱童谣,很多现在也只能记得大概。”蔡婉聪说,“闽南童谣在闽南、台湾、东南亚闽南华侨华裔聚居地流传甚广,而且同一首童谣在各个地区的传唱都小有区别,因此必须对进入校园的童谣进行筛选,编写成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材。”
翻开校本教材《闽南童谣》,每个类别的童谣均选十首左右的必教童谣和与之相配套的拓展童谣,并配上注释、翻译、赏析、实践与探索及统一的录音。“我们还对所选的童谣进行了年段的划分,每个年段选择十几首,按学生接受难易程度依次排列。”蔡婉聪边翻边说。
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学校把省颁课程计划中的一至六年级的地方性课程定为闽南童谣课,每周一节课由指定的老师进行闽南童谣的教学。同时还与艺术课、品德与生活课及综合实践课等科目进行渗透,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为了完善童谣集及让学生更好的念唱童谣,该校还编写与童谣集相对应的闽南语教材《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综合课程》(该书被评为“泉州市优秀校园闽南文化读物”),并选择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字、词,然后编写相关的句段,让学生学习一些闽南话的日常用语,与闽南童谣的教学相辅相承。
2014年,古洋小学创设的“闽南文化馆”正式揭牌。该馆设置了闽南童谣区,南音、南戏展示及体验互动区,闽南衣食住行区,闽南童玩区和石狮地方文化展示区等,以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民俗、建筑、宗教、农耕等层面揭示闽南文化的深厚积淀,让学生们从“听”、“说”到“视”、“嗅”、“触”形成系统教育,成为学生了解闽南民俗风情的教育基地。
来自安徽的王瑶瑶目前在该校就读三年,她同时也是“闽南文化馆”的小导游。在解说过程中,她时不时穿插几句闽南语进行原汁原味的介绍。“我从小就在石狮长大,经常能听到闽南话,而且也很喜欢这个方言,所以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小导游,进一步锻炼闽南语口头表达能力,并为推广闽南文化献出一份力。”
作为较早开设闽南童谣课的学校,古洋小学还在童谣教学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学校不仅在走廊上设置了童谣小展板,还专门在学校闽南文化馆中修建了童谣教室。
活动的实践形式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闽南童谣渠道。每周四、五是古洋小学独具特色的“闽南童谣韵律操”,学生一边锻炼,一边学习童谣;闽南童谣合唱比赛、闽南童谣说唱比赛、“闽南童谣知多少”手抄报比赛……丰富的队活动以不一样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这些做法吸引了不少学校前来取经。
蔡婉聪欣喜地说,开展“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的活动中,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也在开发课程等方面得了专业成长;同时,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进一步显现,相信闽南童谣一定会在古洋小学里越唱越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