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民居马兰顺侨宅 见证文化根脉的保护传承
侨宅全景
新年里,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回到马兰顺侨宅,这里有他们儿时的记忆,有着浓浓的乡愁。在涵东街道下洋片区整体拆迁改造中,马兰顺侨宅被原原本本保留下来了。这一古民居建筑代表的成功保护过程,见证着我市对文脉的重视和传统“DNA”的延续。
在我市近代古民居建筑资料中,有关马兰顺侨宅 是这样表述的:占地二亩有余,建于1933—1936年,为近现代中西结合的代表性建筑之一,2008年马兰顺侨宅被收入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名 录,2013年省住建厅和文化厅共同将其确定为第一批省优秀近现代建筑。因为这座大宅是印尼爱国归侨林天顺携族兄弟兴建,当时像林天顺这样闯南洋的人被称 为“马兰客”,当地人称它为马兰客民居。
元月中旬,笔者再次来到下洋片区。涵江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与传统砖木结构相结合的新型建筑,格外显眼。
敲开侨宅大门,常年住在这里的林中谋带着笔者参观。大宅坐南朝北,是双层七间厢回廊式大宅院。林中谋说,莆田现在像这样构造的民居已经不多,有些已经消失。
顺着环状埕院上空的四边形长廊参观,笔者不禁 为这座古民居的精彩而惊叹。正厅门前为传统凹廊形式:两支柱用钢筋混凝土作六角造型,中门额上三字楷体“九牧第”书于卷轴形灰塑上。额旁配以两幅主题彩绘 壁画,题材分别是南山赏菊和白雪红梅。门框和门扇皆用大木髹漆。一对门环的底盘作铜雕八卦。门联系宋仁宗为林氏家乘御题的词句:“阶下猗兰芬奕叶,庭前乔 木有盘根。”厅房正面门窗两旁的主墙体表均贴饰当时视为高档的琉璃彩花格瓷片。墙裙用磨光青石砌筑,并加雕“勒脚”底座。大门两边的墙裙则特地作主题画浮 雕,题材分别为“龙飞晓雾狮映日”、“麟投紫气凤冲天”。厢房和厢厅正面的四个花格窗均加题额,其句分别作:“山容秀”、“泉韵清”;“得我所”、“爱吾 庐”。厢房两窗的旁边还配置四幅用水泥磨洗的彩绘,题材分别是福星、禄星、寿星和合二仙的拟人像。连厢房与厢厅、厢厅与重厅之间的墙柱上亦配有对联,分别 作:“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礼门义路家规矩,智水人山古画图”。厢厅廊沿角柱上还有一副对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