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古村落保护的"培田经验"2)

10.10.2014  11:32

培田古村落目前拥有25处国保单位,31处省保单位,同时有常住居民近千人。如何在文物保护与经济生活中取得兼顾,让古村有人气、有活力,是培田多年来不断探索的方向。前不久在福建召开的国家文物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传统村落代表就来到培田村考察学习。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烧水做饭,生活起居,这样的场景,并不常见。而培田村的村民每天都过着这样的日子。 (同期:沈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对于古村落来说,这些房子、街巷、陈设,这些东西是属于物质遗产,但是古村落还有一个生活的内涵,比如在这生活过的人,小时候在这有过生活经历,这样的经历其实能够勾起他的情感,对于这些东西如何去保护,让它延续下去,给后人同样带来回忆,这个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口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的更新,不少传统民居已经不能适应部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村民随意拆房建房的现象过去也时有发生。村民的住房问题,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难点。于是当地政府实行了堵疏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制止村民对古建筑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古村附近建设新村,采取补助奖励的方式分流部分村民。 (同期:林尧功 连城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主任科员:还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村民,我们给予一定生活补助,鼓励村民的生活和生产耕作保持原有的传统方式,使这个村落有人气,有活力,,培田村还进行创新,由村民投票选出厅堂代表,再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会代表全体村民与政府部门协调,全程参与村落的建设保护和经营管理。同时,培田古村落景区门票收入中的四分之一左右,也由理事会二次分配给村民。  (林峰 福建省文物局 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利用,要求当地村民参与,让村民从中获得利益,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首批开展的51个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中,有三个在福建,包括体现客家文化的连城培田村、体现抗战文化的永安吉山村以及体现畲族文化的永安沧海村。   这三个村也将获得超过6800万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而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正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立法调研, 争取在2015年由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实施。


编辑:王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