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踏遍泉州古城百条老街巷 用心描绘石敢当

25.10.2017  20:20
青羊已经画了20多只石敢当,今后将继续画下去。 - 新浪
威远楼前的石敢当 - 新浪
承天寺的这尊石敢当年代久远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青羊已经画了20多只石敢当,今后将继续画下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泉州,有一群热爱石敢当文化的有心人,在古城的老街巷里为石敢当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地做着努力。在如今的现代建筑中,石敢当出现的频率已大大不如以往。如何让年轻人了解石敢当文化,他们正在努力。  

   踏遍古城百条小巷 痴迷写生石敢当

  “80后”青羊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名插画师,泉州的历史人文景观让他十分着迷,古城里的石敢当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藏在老街巷里的石敢当通过写生记录下来。

  一个月前,他开始写生石敢当,只要一有空就背着画板走街串巷,寻觅石敢当的身影。“我觉得石敢当的造型很萌,每家每户的石敢当造型神态不一,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青羊说,自己常常在小巷里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些石敢当被镶在墙上,有些脚下长出了草,有些甚至在垃圾桶旁。有一次,石敢当旁边就是一条臭水沟,但他丝毫不受影响,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在他看来,每个石敢当都能给他惊喜,每一幅画好的作品都让他爱不释手。

  “很多石敢当慢慢地就不见了,实在是可惜,希望大家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青羊说,目前自己已经画了20多只石敢当,今后将继续画下去。

威远楼前的石敢当

   石敢当藏身古厝前 身影浸染历史风霜

  跟随着青羊的脚步,早报记者也体验了一次寻找石敢当之旅。

  在西街裴巷,一尊石敢当静静地“镇守”在老房子门前,眼鼻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显得模糊,过路人如果不注意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一位正在门口闲坐的阿婆告诉记者,这只石敢当是清朝同治年间立的,上世纪50年代曾被迁至开元寺,后又回到此处。

  “以前这是一个宫,里面供着裴台公,石敢当是看宫的。”年近八旬的阿婆指着房子对面的一个石头房告诉记者,如今宫庙已迁往南台寺,石敢当却留了下来。

  顺着裴巷继续往前走,还有另外一尊石敢当静静地立在一座无人居住的屋子门前,一位小朋友看见记者正在拍照,也一起欣赏起石敢当的萌态来。

  在西街的各条小巷子里,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石敢当。“旧馆驿有一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再往前会通巷也有。”一位住在西街三朝巷的居民告诉记者。她家有两只石敢当,一尊在一楼门口,一尊在二楼阳台上眺望着远方,“因为我家在两条巷子的交汇处,所以需要两只朝不同方向‘挡冲’”。

承天寺的这尊石敢当年代久远

   石敢当不只是石狮子 设置和用途有讲究

  在泉州古城,祖宅在中山路的老泉州人吴新强刚刚开了一家销售石敢当的工艺品店。他说,他做石敢当工艺品已经十多年,大部分出口,如今了解石敢当的年轻人少了,在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石敢当文化保留得很好,他开店也是希望帮助年轻人找回这一传统元素。

  网友“泉州嘻哈二人组”特地为石敢当创作了漫画,通过漫画讲述石敢当的历史和作用。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石敢当就是房屋门前的石狮子,实际上并非如此。”泉州文史专家杨清江说,石敢当通常设在“路冲”之处的房屋墙上或门前,“作用是避开‘路冲’,房子若在两个巷子交汇处,就会有两尊石敢当,面朝不同方向。老街巷里面对巷子的房屋门前很可能就有石敢当,不一定是石狮子,也可能是一块上面刻着‘福’字的石头”。

  杨清江表示,石敢当属私宅所有,数量和保存现状难以统计,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石敢当,应该是承天寺面对承天巷的一尊,以及威远楼前的“风狮”,“承天寺那尊应该是宋代左右的。威远楼那尊‘风狮’起的也是石敢当的作用,用于挡住中山路的‘路冲’”。(记者 李菁 李心雨 王柏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