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存贷比 银行迎四大利好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这是自1995年起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首次迎来大修。其中,被业内长期诟病的“存贷比”75%红线将正式取消,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不再作为硬性监管指标出现。此举意味着,戴在银行头顶20余年的“紧箍咒”终于解除,银行高息揽储的现象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业内人士认为,存贷比的取消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钱可以拿来放贷,盈利能力将增加,个人及小微企业贷款则更加容易。
银行有更多钱可放贷
为何要取消存贷比?融360信贷专家徐瑾表示:监管层一方面不想扼杀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保障风险控制。在此考虑下,取消存贷比的本质是监管规则的改变。
取消存贷比从长期来看是利好的,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向前推进,由以往政府管制方式变为市场调节。意味着银行有一定的信贷规模可以释放,但不代表就会实际释放出来,不同银行会有不同反应。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生意,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一些银行不会有大的动作。而另一些比较激进的银行则会扩大规模。关键取决于银行是否有可挖掘出来的新的市场,并且这个市场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风险可控,那么银行会积极扩大信贷规模。与此同时,有更多的放贷机会,就要吸纳更多存款。也要看银行有没有能力用相对低廉的方式获取资金。
“季末效应”将逐步淡化
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员而言,今年年中可谓难得轻松,不用去求爷爷告奶奶地拉存款冲指标。以往一到年中或年底,银行要完成存贷比考核,他们就得挨个给客户打电话,让客户来存款,完成考核任务。降息降准缓解了压力,而存贷比的取消,对于银行来说,则意味着彻底告别存贷比考核这一紧箍咒。而对于银行理财来说,也意味着“季末效应”的逐步淡化乃至完全消失。
一家银行的理财部负责人表示,以往因为银行要完成季末存贷比考核,不得不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变相揽储。因此,每到季末时点,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有所上升,以吸引市场资金。随着今后取消存贷比考核,将使得月末以及季末效应更为淡化,以往一到季末,银行理财就大规模派红利的现象将越来越少。
目前不少投资者慢慢把投资焦点从股市转向更为稳妥的银行,他建议,在当前降准降息和存贷比考核将取消的背景下,今后理财收益水平下行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以抓住目前还算可观的收益水平,适当配置部分长期产品锁定眼下收益。同时,也可以配置一些银行大额存单等新型理财工具。
存款搬家现象将减少
融360理财分析师李欢欢认为,存贷比取消之后,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对银行板块是利好,中长期来看,低估值的银行股上涨潜能较大,股民们可以从中受益。
其次,存款搬家现象将减少。过去每到月末、季末及年末考核时点,银行通常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或是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来达到揽储目的。存贷比取消之后,将缓解银行冲时点压力,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趋于稳定,波动性降低。投资者在月末、季末及年末恐无法再买到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存款搬家现象也将减少甚至消失。
另外,银行存款受股市影响而搬家的现象也将得到缓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是A股保证金新增规模非常可观的一个季度,银证转账保证金净流入6143亿元,在5月份,新增资金规模达到1.46万亿,其中,从银证转账渠道净流入9235亿元。“股市那么牛,我想去看看”,在牛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更多的银行储户投身“股海”。
今年伊始,股市持续火爆,股民乐开了花,银行揽储“压力山大”。面对6月底的存贷比“中考”,银行一度为揽存想方设法。然而,近期股市震荡下行,可能会导致部分保守投资者“回心转意”,回到银行存款理财。
有利于银行间竞争
取消银行存贷比的规定,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指向。
首先,就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看,众所周知,前一阶段,为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央行先后作出了多次降准降息决定。但结果如人们现在所看到的,降准降息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所应有的货币政策效果。而其中原因虽错综复杂,却不可否认,75%的存贷比规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此前提下,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权,由银行按照自身经营水平与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市场利率来决定向谁放贷、放贷多少,显然应该说是一个与进一步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息息相关的话题。就此而言,在现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存款准备金已经可以满足监管要求的条件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的法定指标,不仅可以促进银行自我管理水平的进步,还能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
还有就提高银行市场竞争能力角度看,要看到的是,随着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与存款利率上限的提高,社会资本正越来越多地进入银行业参与竞争。就此也完全可以说,传统的银行正面临着新加入市场主体的竞争,且还不难预见,随着存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这样的市场化竞争不仅不会停止,甚至还会越来越激烈。就此可见,在有效防范银行也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取消银行存贷比规定,一方面,结果不但有利于银行根据自身能力来决定银行管理水平进步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能让银行依照市场要求与利率变动,自主决定自己的贷款利率水平。而之所以要如此说,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银行各自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以及风控能力不同,所以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就此角度讲,取消统一的银行存贷款比例,不但有利于银行间展开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竞争还能有利于由市场来决定金融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目标。而这,无疑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文/陈莉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