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大刀砍向汽车垄断

11.08.2014  19:28

  来中国“淘金”的车企最近“人心惶惶”,发改委反垄断的“大刀”砍下,克莱斯勒、奥迪被调查确认垄断事实。很快,发改委将对他们开出天价罚单。其他车企更难以在一旁“幸灾乐祸”,率先进行了一轮降价“示好”的奔驰、捷豹路虎等,已被约谈调查,还有“12家日系企业”也无法脱身。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发改委下一个“突袭”的车企是哪个。

  这回发改委动真格,让这些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车企,终于要付出一些代价了。

  反垄断调查掀起降价潮:剑指汽车售后

  近两个月来,车市焦点一个接一个。回应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举动,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和克莱斯勒等进口豪车相继采取主动降价,下调原装备件价格。如宝马宣布,从8月11日起,进一步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包括车身、压缩机、发电机、电瓶和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其中车身部件下调45%,发电机下调40%,电瓶下调25%,刹车盘下调20%等。奔驰在7月降完保养费用后,又再降了数千款零配件的价格;奥迪也同时采取了行动,如将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虽然非常“完美”地符合了发改委的目标——零整比要降到3∶1。可惜,这些被调查的豪华车车企的降价,发改委没有照单全收,该罚的照罚。虽然还有更多的车企酝酿跟进这一系列的降价行为,但发改委的调查还在继续。

  上周,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正式表态:“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现已查明,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会受到相应处罚。”除此之外,他还表示,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已对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同时,还有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也已完成,将依法进行处罚。事实上,最近几个月不少汽车企业已经被发改委约谈调查。

  发改委表示,此次反垄断调查,不局限于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和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欲消除“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

  零部件暴利由消费者忍痛买单

  被调查的奥迪,源于湖北奥迪经销商统一零配件和保养的价格,被当地保险公司告发,并遭到湖北当地保险公司集体抵制。发改委进行调查后,确认其垄断事实。具体到实际案例:近期,一位奥迪A6车主与的士擦碰保险杆受了“小伤”,保险公司定损1580元,4S店却修出了5050元的维修费!多出的钱,只能车主自己来买单。

  其实,说到这儿,消费者也懂了,因为这种情形在很多汽车品牌上都有发生。事实上,只要是涉及到汽车售后、零部件方面的垄断,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无法幸免。

  不同于克莱斯勒、奥迪所触犯的“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纵向垄断”红线,发改委此次调查的12家日本企业的违法行为涉及“横向垄断”。比如说在投标过程中,多家企业串通起来,以一家企业报相对低价,其他企业报高价的方式,轮流中标。日系车的整车价格没有太大“水分”,但在售后市场中,日系车的零部件价格同样偏高。

  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今年4月首次披露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报告正凸显了汽车企业在售后零配件方面的“暴利”。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君分析表示:有些零配件之所以定价高就是没有其他品牌零配件的竞争。

  报告发现18种常见车型里有10款车型整车配件零整比超过了400%,如奔驰C级的零整比竟高达1273%,宝马、奥迪也有车型的零整比超过400%。丰田汽车零整比率居高不下,雅力士零整比高达720.28%。零整比最高的还是合资车与进口车,自主品牌车零整比相对合理。而国际市场零整比一般不超过300%。

  除了零整比,不同车企自定的“工时费”也是一道让消费者贵且心痛,也是难以算清的账。同样换一个电瓶的工时费,合资品牌收100多元,而豪车动辄收取200多元,还有所谓“检修费”。消费者有理也无法说清。

  下一步,中保协和中汽修协表示还将进行汽车维修工时等方面的研究。

  反垄断调查进程

  此次反垄断调查,是多部委共同参与,调查进展雷厉风行。

  6月份,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随即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汽车企业开展地方政府垄断行为“摸底”调查。6月30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成为重中之重。此次意见稿提出了打破汽车维修配件垄断的具体方法:鼓励原厂配件进入独立售后市场,也就是鼓励原厂配件企业将自己的配件卖向独立售后市场;二是鼓励发展“同质配件”,也就是与原厂配件质量相当的配件。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的同时,明确要破除地方保护。7月2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发改委确实已开展针对汽车产业的反垄断调查。调查内容聚焦在车企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价格方面。

  【反垄断调查四问】

  谁被卷入漩涡?

  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持续升温,多家车企噤声不言,并拒绝对这起反垄断风暴透露相关信息。记者在询问日产、英菲尼迪、丰田等相关对外发言人时,对方皆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而英菲尼迪方面则表示,近期未被发改委约谈,但假若一旦涉及到这方面,会全力配合。而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则确认近期曾被发改委约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表示,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和现象在汽车行业普遍存在,不仅是豪华车和进口车,该协会正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调查。

  虽然很多车企都尚未针对反垄断调查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但事实上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整车和零配件定价体系也基本与奔驰、奥迪、捷豹路虎无异。

  天价罚单躲得过吗?

  让车企恐惧的汽车反垄断调查,最怕的是那一张天价罚单。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称,具体处罚措施“大概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通报,另外一种是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处以企业全年营业额1%~10%的处罚。”以奥迪为例,调查结束后,湖北经销商将被湖北发改委处罚,而奥迪则由有国家发改委负责,以一汽大众奥迪一年1%的营业额,处罚金额将高达几十亿元。

  当然,也有消息表示,此次对反价格垄断调查将遵循“宽大原则的适用”,对于配合发改委价监局调查的企业并具有主动报告和提交重要证据、积极整改的企业重点考虑适用减轻或免除处罚,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同样适用。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表示:发改委并不会因此前车企的降价行为,规避对违法车企的处罚。跨国品牌降价之后是否会受到惩罚,将取决于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售后垄断根源怎么破?

  在国外,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见的,但像中国高达600%、700%这样高的数据,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的就是修车特别贵。

  造成垄断根源在于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车企掌握了强势的话语权。如奔驰,虽然在中国也有合资公司并生产国产车型,但零配件渠道由外方控制,合资中国厂不具备零配件的供应权限,这样一来,外企成功抬高了零配件定价,获取巨大的利润。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欧洲汽车售后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销商、维修厂是可以从符合标准的配件厂商直接进货的,也就是打破了垄断。但在国内却被“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这个框架给禁锢了,零配件自然也就价格畸高。这种垄断体系让社会上一些合理的零部件生产、销售个体无法进入。同时绝大部分4S店销售商都规定,如果不在4S店内做修理换零件,就不能继续享受一系列的质保。只有打破这些,垄断根源才能改变。所以,要解决垄断问题,就必须要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动刀。

  品牌管理办法该如何改?

  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造成了垄断最重要原因,但该办法的修改说起来可能有些复杂,因为制定该办法的三大部门,正是我国反垄断监管部门。

  事实上,2008年国家出台的反垄断法与现行《办法》之间存在的明显矛盾。《办法》第18条规定:对销售未经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汽车资源等。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透露,《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在重新修订。如工商总局刚刚发布了从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当然,《办法》的修改任重道远。中保研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学军表示:希望通过对现行办法的修订,整车企业与经销商地位落差有望得以大幅减小,整车企业不得再向经销商设定严苛的商务政策,车型、售后服务等方面定价将逐步开放,汽车交易市场和后市场逐步进入自由竞争状态;而横向垄断打破后,同品牌经销商之间自由定价所产生的价格落差,将使消费群体有更广的选择和比较空间。

  国外案例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垄断调查。美国曾重罚过多家零部件垄断日企。

  根据媒体报道,就在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支付4.25亿美元的罚款,这是所有汽车零件商牵扯进反垄断调查中力度最大的罚款。(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