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中央定价目录已减少八成

14.12.2015  12:41

  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或于明年全面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13日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上了解到,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多个领域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进展的关键环节价格改革目前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保留的中央政府定价项目仅为20项,比2001年定价目录减少80%左右;非居民用天然气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已实现并轨,居民阶梯电价在除新疆、西藏外的省份全面实施,阶梯水价、阶梯气价制度正逐步建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宋晓梧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这也造成了经济发展扭曲和权力寻租的空间。不过,多位专家分析表示,这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十三五”期间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

  土地要素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表示,我国城镇化仍需适度增加建设用地,即使工业建设用地未来不再需要大幅度扩张,甚至总体上看还应该有所收缩,但局部地区工业用地还会增加,更重要的是,2.6亿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入城定居,以及未来每年1500万左右城镇新增人口所需生活用地,都需要持续、稳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作为基本保障。

  而在资本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中,金融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备受各界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应尽快降低对境内外公开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当前环境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出现一定程度贬值,中国央行可以通过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等措施来缓解这一调整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认为,下一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其次,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此外还要通过完善集体谈判机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