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掘世界上最小窃蛋龙化石 身长仅60厘米

23.09.2015  13:10

  挖掘中的迷你豫龙化石(爪尖)

  迷你豫龙

  迷你豫龙复原图

  核心提示:你见过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吗?发掘于洛阳栾川县的它,全身骨架长只有60厘米,因为“袖珍”,所以才收获了“迷你豫龙”的美名,并得到世界的公认。那么,这个萌萌哒的“小家伙”到底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关于窃蛋龙又有哪些好玩儿的故事?

   挖掘羞涩的“小家伙”先“”出一个小拇指

  古生物界的专家普遍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标本,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蒙古国,一个是中国栾川。

  几天前,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展厅,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指着一块“沉睡”在展柜里,异常完整的恐龙化石激动地说:“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在洛阳栾川秋扒乡蒿坪村发掘,几乎是一块都没缺少。

  身为这个恐龙化石的发现者,2007年3月24日,是贾松海终生难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这并不多见,当时天儿还挺冷的。”贾松海说,一般他们会在五六月份,天气暖和后,才会开始挖掘工作,“毕竟是室外作业,天气对发掘工作影响较大。

  那么,这次为啥如此迫不及待呢?“因为提前勘查过,知道那里可能有‘货’!”贾松海笑着说,他们一行四人,载着专业的工具直奔栾川秋扒乡。

  就在大家四处“寻宝”,期待奇迹出现时,同行的技术员刘彦军很神秘地把贾松海喊到身边。“你看这是啥?”原来,岩石缝里漏出一块形如小拇指指甲盖一般大小的骨骼。凭借经验,贾松海很快做出判断:不能只认为是表面的一点东西,里面可能还有更多的化石!

  谨慎的贾松海围绕着这块指甲盖大小的骨骼画了一个50厘米的圈,“从50厘米以外开始挖,往里大约也挖了50厘米。然后,就用麻袋片蘸着和好的石膏,把它包起来,密封后,运了回来。”贾松海对挖掘现场的画面还记忆犹新。

  曾经发掘过栾川盗龙的秋扒乡,这回,小小的石膏包里又将发生什么奇迹呢?

   研究呆萌“小宝贝”名扬世界拍部“写真”花两个多小时

  化石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打开石膏包后,就要一点一点地剔,把岩石剔掉,留下化石,直到化石露出全貌。“天啊,竟然是块完整的骨骼化石!从头到脚,一块骨头也没少,都非常清晰。”贾松海不禁感慨道。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员吕君昌测得的数据更是令人震惊,这块完整的恐龙化石竟然只有60厘米长。

  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呆萌的“小宝贝”呵护有加。同年7月,化石复原后,小家伙在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露脸时也非常“羞涩”。所有来宾都必须遵守一个特殊的要求,只能看不准拍照。"小家伙’也算去过加拿大。”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说,在研究过程中,把它的头部单独剔下来后,专门送到加拿大做了一个立体的解剖及骨密度测试,“就像树的年轮一样,骨头的截面差不多只有一圈,说明这是一只幼体恐龙,年龄大约只有1岁。

  别看它年纪小,小巧、呆萌的名声可传遍了世界各地。研究解谜期间,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地的古生物研究专家都慕名来到郑州欣赏它。

  最让贾松海感动的,是一位名叫依娃·考普(EvaKoppelhus)的丹麦古生物学家。“她跪在地上拍了两个多小时的照片,从局部到整体,一个细节也没有落下。”贾松海说。

  耗时多年,经过世界各国专家的对比和鉴定,最终确认,这个呆萌的小家伙生前是一只窃蛋龙。

   起名长得玲珑可爱名字必须萌萌哒

  验明正身,上完“户口”,还差个响亮的名字,这可让大家伤了不少脑细胞。“为古生物命名,就像给孩子起名字一样,既要突出特点,又得叫起来朗朗上口。”徐莉说,一般新属物种需要重新起名,多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名或发掘地的名称来命名,“它只有60厘米长,小巧玲珑,当然要起一个可爱的名字。

  在一次出差途中,与徐莉同行的,还有吕君昌。“为了给‘小家伙’起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大家在车上讨论了很久。后来,一致认为,‘迷你豫龙’(Yulongmini)最合适。”徐莉得意地说。

  徐莉接着解释说,因为化石标本体积较小,所以叫“mini”,而“Yulong”就是咱河南省的简称‘豫’和汉字‘龙’的汉语拼音,“中原地区发现这么小的一块完整的化石,这可是镇馆之宝,在世界上都很罕见,非常独特的东西。

  后来,发表在国际最权威专业期刊之一、德国《自然科学》上的一篇文章,为“迷你豫龙”正式命名,这也意味着,该名字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特征“小家伙”没牙齿却是个“吃货

  观察这只窃蛋龙的复原图,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竟然没有牙齿!

  那么,它又是如何咀嚼食物的呢?徐莉指着窃蛋龙喙部两个尖锐的骨质尖角说,这东西就像一对叉子,兼备牙齿的功能,跟鱼鹰的喙一样,强而有力,连骨头都能夹碎。

  据介绍,窃蛋龙是一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成年个体身长通常在1.8到2.5米。它生存在白垩纪晚期。不少研究资料表明,窃蛋龙是一种杂食性恐龙,既喜欢吃植物果实,尤其是坚果,也对肉肉非常感兴趣。它的喙特别坚硬,很轻松能将坚果夹开,把果仁收入腹中。

  如果说窃蛋龙还喜欢吃海鲜,你会相信吗?这个还真有可能。因为在此前发掘的窃蛋龙化石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蜥蜴的骨骼,以及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如蛤蚌等。

  其实,窃蛋龙不仅“牙齿”锋利,它还是捕猎高手。“窃蛋龙的后肢强壮,所以运动能力很强,抓住猎物后,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持续高速奔跑。”徐莉说。

   习性或许它很独立年幼就能自个儿觅食

  其实,这次在栾川县秋扒乡发掘的“迷你豫龙”至少有属于5个个体的化石材料,且幼体较多,而摆放在地质博物馆里、骨架体长60厘米的那具,则是最完整的。

  徐莉说,在同一地区,大约相距4公里的地方,发现个体大小一样的窃蛋龙,可推测出它们可能是同一窝孵出的小恐龙,但在附近却没有发现窃蛋龙成年个体的化石,说明这些小窃蛋龙很可能在出生后,就不需要父母照顾,小小年纪就能独自觅食,自理生活能力极强。

  当然,徐莉也表示,上述说法只是种推测,也有可能它们属于不同蛋窝的蛋,在同一时间孵化而出。

   趣事被冤枉不说还要背着窃蛋的“黑锅

  窃蛋龙为啥叫窃蛋龙?难道是因为它们真的爱偷恐龙蛋?

  “其实这是一个‘大冤案’!”徐莉笑着说,它们不但不爱偷蛋,反而还是目前发现,为数不多的孵蛋恐龙。

  在距今8000万年前,一只2米长的恐龙,正在偷偷地靠近一恐龙蛋时灾难降临了……这是1923年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蒙古大戈壁上发掘的一幕。发现时,这个恐龙骨架正趴在一窝原角龙的蛋上。当时,科学家认为它正在偷恐龙蛋。于是,把窃蛋龙这个很不中听的名字赐给了它。

  有意思的是,人们又根据这条龙的体貌特征,如和鸟喙相似的嘴,没有牙齿等。推算出,它是先把蛋含在嘴里,再用外力把蛋敲破,来偷吃恐龙蛋的,从此它便背上了偷蛋的“黑锅”。

  直到1990年,中外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联合考察时,发现了完整的窃蛋龙骨架,它卧在一窝恐龙蛋上,像是在孵蛋。而根据分析,这窝恐龙蛋里有窃蛋龙的蛋。

  因此,科学家基本认定窃蛋龙并不偷窃其他恐龙的蛋,相反还是愿意孵蛋的“模范家长”,冤案终于昭雪。

  徐莉说,但遗憾的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则,新的属种一旦被命名,就不得更改。于是,窃蛋龙只能永远背负着“偷蛋”的坏名声了。

  照片由省地质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