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优势 共续丝路辉煌

08.03.2015  10:41

  4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的首场政协联组会上,来自福建的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就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问题,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得到总书记称赞。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历史优势和现实基础,主动对接融入。去年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出台,明确支持福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支持福州、厦门、泉州等14个沿海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福建如何发挥“台、侨、海”的特色和区域开放开发的优势,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今年全国两会,这个话题在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

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

  “海丝建设中,台胞不应缺席。”联组发言中,骆沙鸣建议,将两岸共同信仰的妈祖打造成海丝的文化形象,通过文化认同和先导推动区域交流合作,推动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参与海丝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这一战略才能走得更远。

  与骆沙鸣同组向总书记汇报的还有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他说,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中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是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动力引擎,平潭综合实验区更承担着重要使命。他建议中央对福建下放一定的立法权,出台给予“自由岛”待遇、开放人才引进等政策,加快平潭开放开发步伐。

  两位委员的发言,与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的观点不谋而合,这让他们十分激动。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郑新聪表示,泉州将以经贸先行、民企先行、侨台先行、文化先行为抓手,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城市和充分展示海丝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打造互联互通重要枢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结合福建实际,代表委员们积极献计。

  “福建应努力成为两岸物流交易的重要衔接点和物流扩散、辐射基地。”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主委郑建闽建议,要加快建设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立面向东南亚的闽台物流航运业合作协调机制。这样,亚太地区的货物既可在闽台的港口分流和集聚,又可与上海、香港共同成为理想的中转港,承接国际中转业务。

  全国人大代表、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乃武认为,围绕把福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的目标,必须加快铁路建设,鼓励发展海铁联运,进一步畅通福建沿海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的陆上通道,着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和陆海口岸支点。

凸显华侨华人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布局,还涉及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居住地,要让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158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的作用不言而喻。发挥我省侨务资源优势,凸显华侨华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的重要作用,是福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一环。

  全国政协委员、省侨联主席王亚君建议,要引导广大华侨华人以“民间外交家”的身份,传播海丝精神和文化,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乡音;充分借助他们的人脉、资本、技术等优势,邀请他们来闽投资,争取在我省建立若干个侨商总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海丝沿线国家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增进他们对故乡的情感认同、对海丝战略的行动支持。”王亚君表示,已将此工作列入省侨联今年工作重点。

  来自对外友好界别的郭加迪委员是闽籍华侨。他告诉记者,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海外华侨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建议,要推动建立福建与东盟政府机构、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和行业商协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建设,坚持依靠华侨力量、深化官方合作相结合,推动海丝战略实施。

  在沿线国家举办福建商品推介会、设立中国(福建)工业园区,尽快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专项基金,以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加快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还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严顺龙)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