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领航丝路
破解资金瓶颈,激发企业热情
“一带一路”建设中,广大中小企业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取得资金的成本高、难度大、无担保,不少中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处长许江萍在“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上表示。
为此,我省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届“6·18”上,在省政府引导下,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共同成立“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推动“6·18”对接成功项目的孵化、产业化。
“该基金首起规模10亿元,初始资本6亿元。它将采用持续性、全链条模式,共同孵化、投资、培育高科技、创新型项目。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接人才、资本、技术,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基金董事长薛钰介绍道。
“该基金的设立,让许多有好项目和好技术的团队有了新的希望。”许江萍建议,该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尝试由政府出资作担保,联合一批中小企业启动集合债,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发行专业债券或相关资金支持,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调动中小企业参与海丝建设的积极性。
完善投资环境,开拓投资格局
去年“6·18”以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去年11月,我国援助斐济菌草技术示范基地正式落地斐济,目前正筹划在斐济建立“中国菌草技术中心南太平洋分中心”,将菌草技术辐射到周围10多个岛国上去。同时,林占熺团队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分别开展的三个菌草技术合作项目,效益正不断释放。
“像这样依托先进技术的对外投资,将成为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商务部研究院副主任刘华琴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投资合作区域,不局限于东南亚,还将辐射西亚、北非和南欧的沿线国家,福建应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研发团队先行先试,探索更为开阔的投资格局。
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侯云春建议,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要为各类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对外投资保险业务,分散投资风险,让企业能够放心地开拓交流合作局面。
发挥侨务优势,实现人才互通
吸引国际化人才,实现人才互通,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至关重要的一步。
采访中,不少参会嘉宾表示,侨务优势是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侯云春说,福建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让其成为海内外交流交往的中介,发挥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积极促进资本和项目对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
“福建可先行先试,简化国际化人才来华学习、工作、交流的审批签证流程,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学,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所,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类人才。”刘华琴等专家表示,福建要发挥海丝核心区的平台效应和对台优势,与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合作,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